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通风库贮藏

将蔬菜产品存贮在具有完备通风装置及良好隔热结构的永久性库房中的一种贮藏方式。它是在半固定棚窖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利用自然温差调节库温的贮藏方式,在中国的应用历史虽不长,但发展却很快。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北方各大中城市兴建规模较大,是贮藏大白菜、萝卜、胡萝卜、结球甘蓝、马铃薯、洋葱等多种蔬菜的主要方式。

将蔬菜产品存贮在具有完备通风装置及良好隔热结构的永久性库房中的一种贮藏方式。它是在半固定棚窖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利用自然温差调节库温的贮藏方式,在中国的应用历史虽不长,但发展却很快。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北方各大中城市兴建规模较大,是贮藏大白菜、萝卜、胡萝卜、结球甘蓝、马铃薯、洋葱等多种蔬菜的主要方式。

通风库的类型可分地上、地下及半地下式三种:地上式通风降温快、保温差,应有良好的隔热结构,冬季较暖及地下水位高的地区采用;地下式保温好,但通风差,入库初期降温慢,多在严寒地区采用;半地下式通风库的性能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多在冬季较温暖或地下水位偏高的地区采用。通风库的规格可根据贮量决定,一般长30~40米,宽8~12米,高4~5米。单库容量在15万公斤左右(以贮大白菜汁),贮量大时可建分库。分库合成库群,有分列式和联结式两种。分列式通风库在各单库间留有空间,可在此建进风管道通入库底,通风性能好;联结式通风库的单库之间仅有一墙相隔,只能在库群四周及库顶设进风道,通风性能差。通风库的通风装置由进、排气口组成。进气口设在库房基部,排气口设在库房顶部;也有将进、排气口都设在库顶的,凭借风向使部分通风口进气,另一部分排气,但通风效果较差。通风口面积应根据产品的呼吸热、田间热、贮藏量及库内外温差等因素确定单位时间应排出的热量,由此算出需进入的冷风量,根据外界风速再求出通风口面积和数量。除理论计算外,也可根据经验数值确定。中国东北地区马铃薯贮藏库的通风口总面积,每5万公斤贮量约需0.5平方米或每1000立方米容积不少于6平方米;贮大白菜的专用库通风面积要比贮马铃薯库增大4倍左右。通风口总面积确定后,每个通风口面积不要过大,常按0.25×0.25米或0.3×0.3米计算出总个数,分置于库顶及库的四周,这样分布利于通风散热,使库温均衡一致。库顶排气孔可用木板及绳索连接于库内,进行人工开闭,库底进风口可用防寒木板在库内入口处开闭。通风库的地上部分应有隔热层。隔热结构由双层固定层和双层防水层,中间填充隔热材料构成;也可增加墙的厚度。东北中部地区常见最低气温-32℃,隔热层的热阻值应达到5左右(经验数值)方可避免库温低于0℃;华北一带隔热层的热阻值在2~3即可防寒(见)。通风库的库顶类型分起脊、平顶及圆拱型三种。中国的脊型库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需用大量木材作人字梁,挂瓦建成。其后出现了平顶与圆拱型。平顶型需预制板及水泥支柱,建造不方便。到70年代圆拱型库迅速发展,分单曲拱与双曲拱两类,可在库墙上架拱模起拱,省材省时,工效高,成本低,结构坚固。单曲拱适于跨度小的单库,双曲拱适于跨度大的库。

通风库在日本、美国、苏联等国家广泛应用,至今仍是部分蔬菜贮藏的主要方式。美国的马铃薯、结球甘蓝、甘薯、洋葱、胡萝卜、南瓜等常以专用通风库贮藏并装有自动化调节设备,如用电脑根据库内外温差自动幵闭通风装置和调节空气流速与流量;进风管路上装有增湿器,可补偿通风时水分的损失。要求贮温较高的专用库,进风管道中设有加热装置,冷空气经加热后送至库内。各国的通风库以地上式为主,故很重视墙与库顶的隔热。贮前需要进行愈伤处理的,通风库还设有愈伤处理室,室内有加热沟,沟内铺设电热线,可提高室内温度,以利加速愈伤。为使菜堆内温度均匀和及时排除导致蔬菜衰老或变味的不良气体(如乙烯等),库内设有强制通风装置,库外新鲜空气从进气管道进入,强行由地面四周及中央缝隙经贮藏的菜堆通过,从库顶排气孔排出。

茼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