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种子加工

收获后的种子经预清、烘干、清选分级、药物处理等工序,以利种子安全贮藏和提高种子质量的生产过程。加工后的种子发芽率高、发芽势好、幼苗健壮、产量增高。又可减少用种量,也便于机械化作业。发展简况 种子加工是种子生产中的一项必要措施,随着对种子质量要求的提高而不断发展。2300余年前的《诗经·大雅·生民

收获后的种子经预清、烘干、清选分级、药物处理等工序,以利种子安全贮藏和提高种子质量的生产过程。加工后的种子发芽率高、发芽势好、幼苗健壮、产量增高。又可减少用种量,也便于机械化作业。

发展简况

种子加工是种子生产中的一项必要措施,随着对种子质量要求的提高而不断发展。2300余年前的《诗经·大雅·生民》中就提到“嘉种”(良种),说明中国先民很早就认识到种子质量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这首诗中“种之黄茂,实方实苞”的诗句,讲的就是选种。公元前200多年《吕氏春秋·任地》篇中记述种子要“穗大而坚均”、“粟圜而薄糠”。公元前的《汜胜之书》更提出了具体的加工处理措施,如选大形坚实的麦穗晒干作麦种(“穗大而疆者…曝使极燥”),用蚕粪浸种等。当时的加工工具则是简单的缸、桶、筛、,也有采用木铣、簸箕和,借助气流扬去糠粃的。在此基础上于公元前2世纪发展成最早的种子加工机具—旋转式扬谷扇车。王安石(1021~1086)在诗文中就有扇车的记载,元代的《王祯农书》(1313)中还详细地记述着飏扇(风车)的结构和功能,在同一书,还附有筛子的发展物—动力驱动的水击面罗图。现代化的种子加工机械100多年前才形成,德国、丹麦、美国等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风筛式和窝眼筒式清选机,后来又不断研制出多种不同原理的种子清选机,并从简易式发展成复式,从单机发展到成套作业的种子加工机组。随种子生产繁育规模的扩大和集中,20世纪40年代,美国、法国等开始建成种子加工厂,之后,它们的规模、机械化程度和作业项目又因种子生产专业化和流通商品化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和提高,实现了由原料进厂到成袋包装的商品种子出厂全部过程的机械化。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生产复式种子清选机,到70年代末,除复式和重力式精选机外,还有20多种不同型号与用途的种子清选机投产,有的已形成批量产品。

种子加工的工艺与作用

种子加工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除清选分级这一主要作业段外,还有预处理加工(见种子加工预处理)和后处理加工。预处理为主要加工作准备,原始物料性质差异大,过湿的必需预清和烘干,以防加工过程中变质,确保加工流程畅通;带毛茸的胡萝卜、番茄以及许多林木和牧草的种子,要先行刷毛去芒;棉子要脱绒;多粒种的甜菜子要剥裂;至于茄果类蔬菜和瓜类种子的前处理还包括采子、脱胶、烘干、剥离等。后处理根据附加要求而定,最常见的是种子的包衣与丸化,丸化与包衣一样,可以准量地添加需要的农药、肥料以及其他增氧剂、吸水剂和激素等,而且还可通过外敷的丸壳获取不同的粒径与形状,使表面粗糙、形状复杂的种子改善流动性,使小粒种子丸粒径增大,这些都为精播提供了前提条件。飞机播种的林木和牧草种子,还可将丸壳制成扁平饼状,以提高投放准确度和着地稳定性。其他后处理还有高低频电流处理、伽马射线照射、微量元素与激素处理、变温处理、磁化水浸泡等,其中有的处理作业是在播种前进行的。

清选分级

目的是进一步除杂(去掉各种混杂物,如碎茎叶、颖糠、泥砂、其他作物及杂草种子等)、选壮(剔除不饱满、破损以及受病虫害的种子)和分级(整齐一致)。其原则是依据被分离物料间的物理特性差异和所用工艺简单易行为准。常用的是按种子尺寸(长、宽、厚)和种子在气流场中的变化特性而区分。但有时采用单一的分离原理(如只按种子的宽、厚而区分)往往难以奏效。多数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分离原理相结合(如宽度或厚度和气流)才能满足。有的种子又因自身形态各异和混杂物的多样性,即使通过二三种分离原理也难奏效,还可采用摩擦、形状、重力、弹性、密度、亮度、颜色、静电、介电等分选原理,它们各自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有显著的分离完全度。根据上述分选原理制作的机器有:气流式、筛片式、风筛式、窝眼式、重力式、摩擦式、弹跳式、比重式、磁选式、电选式、光电分选式等等。用机器清选加工种子不仅生产率高,处理及时,而且分选精细,确保质量。播种机选的种子一般都能增产5%~10%以上;节省播量20%;减少中耕管理工作量;有利于后续作业机械化。此外,由于育种田、种子运输量、田间作业机具数量与燃料消耗上的节省,都有可观的社会效益。

工艺流程与种子加工厂

实际生产使用中往往是多台不同类型的机器连成流水线顺序作业,以获取最佳加工效果。不同作物种子有特定的工艺流程,有些流程中还有烘干、除芒等工序,其基本工艺流程见图1。许多国家又根据这种由单机、机组、成套设备逐步发展起来的固定工艺流程,建立了种子加工厂。

图1 种子加工厂基本工艺流程

20世纪60年代以来种子加工厂发展很快,到70年代末美国已有1000多座,法国、意大利等也各有几百座。种子加工厂一般都与种子繁育基地联成一体,集中有关专家,分头负责育种与加工。在加工厂内,除集中所需的加工机具,以及它们之间按工艺要求配备的各种输送、调节、中储设备外,还有集中通气排尘系统、故障自动报警显示系统和联动闭锁装置,此外还有中央控制室、生化检验室等。种子加工厂的生产规模大都是1~5吨/时,加工蔬菜和牧草种子的较小。按厂房结构与机具布置分有立体式、平台式与平面式三种。立体式采用高层建筑,按工艺顺序自上而下安置机器,种子物料首先提升到顶部,靠物料重力自流作用顺序经由各机加工,有时为减少一次性提升高度,可分段完成;平面式是将各机器布置在同一高度,借助多台输送提升装置,随着工艺流程将种子由一机送往他机,其基建投资少,管理方便,但占地面积大、运输提升机多,设备投资费用较高;平台式又称混合式,是高层与平面的结合,优缺点介于二者之间。在种子加工厂内,工艺流程合理,环境条件易于控制,又实现了高度自动化,除保证了良好的加工质量外,还提供了很高的生产率,有的已达每人年加工3000吨种子的水平。但现代化的种子加工厂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工厂化加工后,作业环节增多,工艺流程复杂,难免引起伤种,另外,为防止品种混杂而进行的每次加工后的清理,必然工作量大,对此除设计密封性好、不跑种(粮)的加工机具外,还要求有既不漏种,又不伤种的运输装置。横向输送宜用平皮带或槽形皮带,纵向提升宜用开式提升机。开式翻斗提升机(图2)在传送中始终开口朝上,不发生与种子的机械摩擦,是种子加工厂中б较理想的运输提升工具。加工不同作物种子时,主要工艺段和主要设备基本相同,只需增添一二件专用机具。有的种子加工厂还可利用已有的贮仓、厂房、运输设备和种子加工的下脚料,在非种子加工季节生产面粉与饲料。

图2 开式翻斗提升机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