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阴证与阳证

八纲辨证中辨别疾病类别的总纲。各种疾病,可按其证候以及病理机制的阴阳属性归纳为阴证和阳证两大类,在临证时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阴证符合阴的一般属性,如慢性的、虚弱的、抑制的、功能减退的、寒冷的证型。主要指:①八纲辨证中的里证、寒证、虚证和虚寒证等。②外科疮黄方面,凡不红、不热、不痛、脓液稀薄无臭,或疮疡塌陷,久不收口者。阳证符合阳的一般属性,如急性的、亢盛的、兴奋的、功能亢进的、温热的证型。

八纲辨证中辨别疾病类别的总纲。各种疾病,可按其证候以及病理机制的阴阳属性归纳为阴证和阳证两大类,在临证时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阴证

符合阴的一般属性,如慢性的、虚弱的、抑制的、功能减退的、寒冷的证型。主要指:①八纲辨证中的里证、寒证、虚证和虚寒证等。②外科疮黄方面,凡不红、不热、不痛、脓液稀薄无臭,或疮疡塌陷,久不收口者。

阳证

符合阳的一般属性,如急性的、亢盛的、兴奋的、功能亢进的、温热的证型。主要指:①八纲辨证中的表证、热证、实证和实热证等。②外科疮疡方面的红、肿、热、痛明显,脓液粘稠发臭者。

但是,由于表、里、寒、热、虚、实之间相互联系,错杂相兼。因此,临证有时难以截然划分阴证和阳证,常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复杂证型。如表寒证,表属阳,寒属阴,为阴阳相兼的病证。另外,阴证和阳证是指病证的类型,与阴液不足的阴虚证,或机能活动减退的阳虚证不同,后两者均为虚证,同属于阴证的范畴。由于阴阳消长是相对的,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治疗之法在于调理阴阳,使阴平阳秘。治疗阴盛之证,多用温热药,治疗阳亢之证,多用寒凉药;阴虚则滋阴,阳虚则助阳。若阴阳俱病,病证较为复杂,则可阴阳同治,如采用温清并用,或攻补兼施之法。

亡阴与亡阳

危重病证出现阴脱阳亡的病理现象。①亡阴,体内阴液耗脱的病证。多因邪热炽盛、阴液被灼,或剧烈泻下,或失血过多所致。阴虚则阳亢,故常见一系列虚热之象,如毛焦体瘦,四肢耳鼻温热,汗出如油,口渴喜饮,气促喘粗,躁动不安,口干舌红,脉数而无力,或脉大而虚等。多见于大出血,严重泄泻以及热性病过程中。治宜益气救阴,方用生脉饮(《内外伤辨惑论》:党参、麦冬、五味子)加味,②亡阳,体内阳气骤脱的病证。凡引起阴液耗脱的各种原因皆可引起亡阳之证,阴液耗损,则阳气无所依附而亡失。此外,脏腑功能衰竭,阳无以化生亦可致亡阳。阳虚则寒,故常见一系列虚寒之象,如精神极度沉郁,四肢耳鼻俱冷,气息微弱,舌淡而润,脉微欲绝等。治宜回阳救逆,方用四逆汤加党参。但是,阴阳互根,阴液耗脱则阳无所依附而散越;阳气衰亡则阴无以化生而枯竭。所以,亡阴与亡阳有时会同时出现。但其出现的先后和主次不同,治疗亦应有所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