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温周期

作物生长发育对日夜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温周期概念首先由温特(F.W.Went)提出。温周期是作物长期在日夜温度变化环境下的一种适应。蔬菜作物在白天要求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而较低的夜温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减少贮藏物质的消耗,并有利于同化产物的运输。同时低夜温还可降低分解酶的活性,而有利于同化产物贮藏。同化物质运转的适温为20~30℃,高于或低于此温度都会减少其运转。

作物生长发育对日夜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温周期概念首先由温特(F.W.Went)提出。温周期是作物长期在日夜温度变化环境下的一种适应。蔬菜作物在白天要求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而较低的夜温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减少贮藏物质的消耗,并有利于同化产物的运输。同时低夜温还可降低分解酶的活性,而有利于同化产物贮藏。同化物质运转的适温为20~30℃,高于或低于此温度都会减少其运转。

日夜温差有一定的范围,夜温不能过低,因蔬菜作物在夜间仍进行生长,不断的吸收水分和营养,并交流来自叶片的同化物质,及其他代谢过程。以黄瓜为例,晴日白天生长适温为32℃,阴天为25℃,而夜间温度均为18℃。由此可见,在光照充足的晴天,日夜温差要大些,而光照较弱的阴天,日夜温差小些。起源地不同的蔬菜日夜温差要求不同,一般热带植物昼夜温差要求3~6℃,温带植物昼夜温差5~7℃,而沙漠植物昼夜温差要求在10℃以上。

温周期对于蔬菜栽培有重要意义,如在确定播种季节时把产品器官的形成时间安排在昼夜温差较大的时期,以利于养分积累,促进产品器官膨大。又如育苗时通过不同时期日温和夜温的管理,采取促进和控制幼苗生长,培育壮苗。在保护地栽培时,常根据天气阴晴,把昼温和夜温分为几段进行调控:如晴天的昼温比阴天的提高2~5℃,晴天的夜温比阴天高1~4℃,午后的温度比午前温度降低2~5℃。日落后3~4小时温度较高,以利养分运转,其后温度继续下降,以抑制其呼吸作用,使呼吸的消耗维持最低限度。地温的昼夜温差不宜过大,蔬菜作物最低地温界线多数在16~18℃。因较高的地温可提高养分向下位叶和向根的分配和运转而促进根系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