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蛭石

古铜色的镁质膨胀性云母状矿物。粗粒蛭石在急速加热驱出层间水后弯曲膨胀状似水蛭,故名。成分和结构典型的蛭石是2∶1型三八面体层状铝硅酸盐,代表性结构式是(Mg,Fe,Al)6[Si,Al]8O20(OH)4·Mg0.7·9H2O。八面体片的主要阳离子是Mg2+,还有Fe3+、Fe2+、Al3+和微量Ti4+、Li+、Cr3+、Ni3+等。

古铜色的镁质膨胀性云母状矿物。粗粒蛭石在急速加热驱出层间水后弯曲膨胀状似水蛭,故名。

成分和结构

典型的蛭石是2∶1型三八面体层状铝硅酸盐,代表性结构式是(Mg,Fe,Al)6[Si,Al]8O20(OH)4·Mg0.7·9H2O。八面体片的主要阳离子是Mg2+,还有Fe3+、Fe2+、Al3+和微量Ti4+、Li、Cr3+、Ni3+等。负电荷产生于四面体片中Al3+对Si4+的置换,一般每单位O20(OH)4超过2Al3+。但阳离子交换量实际常低于此值,有部分负电荷被八面体片内Fe2+氧化所产生的正电荷所抵消。层间阳离子主要是Mg2+,还有一些Ca2+、Na、H等,每千克常达100~150厘摩(+)。层间阳离子距负电荷中心近,在水和极性液体中层间膨胀有限度。晶层间距随电荷密度、层间阳离子的种类和水化能力以及水气分压而异。在气干状态,Mg2+、Ca2+是双层水,Ba2+、Li、Na是单层水。蛭石常与黑云母/蛭石间层矿物或绿泥石伴生。土壤粘粒中的蛭石大多属二八面体型,由于无法提纯,其成分和结构还不明白。在酸性风化过程中,四面体配位的铝倾向于转变成八面体配位。在云母蜕变为蛭石时,必然伴随着脱钾和铁的氧化,此时净负电荷将逐渐减少。如果铁被氧化时仍维持原数净负电荷,则势必失掉一些质子或铁、镁,其结果是使结构向较稳定的二八面体型发展。酸性土壤中的蛭石层间往往是非交换性的聚合态羟基铝离子,其结构和某些性质类似绿泥石。

分布

三八面体型蛭石是金云母、黑云母、辉石、绿泥石等矿物在风化作用、低温热液作用、地下水淋滤作用下蚀变而成,常见于基性或超基性岩、片麻岩、片岩或花岗岩地区。在土壤的粗粒部分和幼年土的粘粒部分可见到这种蛭石。粘粒中以二八面体型蛭石居多,大多产生于云母和水云母的进一步脱钾,也可从蒙脱石或绿泥石转变而来。原先2∶1层状矿物的电荷和八面体片铁的多少不同,导致粘粒蛭石性质不一。从极地到赤道,从漠境到多雨地区,无论什么土壤中都有蛭石存在。虽然如此,它主要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含云母类矿物多的母质固然容易产生蛭石,玄武岩、安山岩等基性岩石风化物的土壤也同样可以出现蛭石。褐土、黄棕壤土壤剖面内从上向下常有水云母减少而蛭石增多的现象,一般与淋溶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