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脱碱作用

碱土在淋盐、水解作用条件下导致吸附性钠离子被交换、硅酸盐矿物破坏,二氧化硅离析并在上层聚积的过程。根据盖特罗依茨(К.К.Гедройч)关于盐渍土发展过程三阶段的理论,土壤脱碱化作用是在碱化土壤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自然条件变迁和人为灌溉的影响下,碱土中的可溶盐受到淋溶。但是,碱土紧实的碱化层阻止水分下渗,使碱性溶液停滞在碱化层之上。

碱土在淋盐、水解作用条件下导致吸附性钠离子被交换、硅酸盐矿物破坏,二氧化硅离析并在上层聚积的过程。

根据盖特罗依茨(К.К.Гедройч)关于盐渍土发展过程三阶段的理论,土壤脱碱化作用是在碱化土壤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自然条件变迁和人为灌溉的影响下,碱土中的可溶盐受到淋溶。但是,碱土紧实的碱化层阻止水分下渗,使碱性溶液停滞在碱化层之上。表土层铝硅酸盐矿物在碱性溶液条件下发生碱性水解作用,一方面使土壤胶体吸附性钠离子被氢离子交换,引起土壤胶体复合体的局部破坏,有机质溶失;另一方面,土壤铝硅酸盐遭到分解破坏,使非晶质二氧化硅分离并析出,积聚在上层,而盐类、腐殖质、粘粒和三二氧化物向下淋溶,有的在下层淀积。因而,土壤上部呈现富集二氧化硅的漂白状淋溶层(脱碱化层),下部为粘粒、腐殖质和三二氧化物积累的淀积层,形成脱碱土。脱碱土的形态特征类似灰化土,但发生过程和土壤性质差异悬殊。脱碱土表层有少量腐殖质;其下为脱碱化层,呈灰白色或浅蓝白色,酸性反应,层状或鳞片状结构,有舌状下伸,多二氧化硅粉末。在干湿季交替和表土氧化还原交替过程中产生铁质离析作用,有铁质小结核,微形态特征为非晶质铁质棕色凝块和同心圆微结核,并有硅藻的二氧化硅骨骼。淀积层呈中性至弱碱性,湿时粘着性强,干时为坚硬的块状结构,仍可见到明显的残余柱状结构,结构表面有大量结皮和胶膜;薄片检查可见在孔隙和微裂隙中有定向层状粘粒、腐殖质和非晶质三二氧化物凝块,豆粒状铁锰结核。剖面下部常有碳酸盐,间有水溶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