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含水量范围内的土壤在外力作用下变形,而在外力解除后仍能保持所变形状的性质。又称可塑性,它主要由土粒间的水膜及胶体物质的作用所引起。反映土壤显示塑性的含水量范围大小的指标是塑性指数,它是流限(又称塑性上限)与塑限(又称塑性下限)的含水量之差。塑性指数越大,即出现塑性的含水量范围越大,则土壤的塑性越强。土壤塑性强弱在陶瓷工业上和土壤耕作上十分重要。
一定含水量范围内的土壤在外力作用下变形,而在外力解除后仍能保持所变形状的性质。又称可塑性,它主要由土粒间的水膜及胶体物质的作用所引起。反映土壤显示塑性的含水量范围大小的指标是塑性指数,它是流限(又称塑性上限)与塑限(又称塑性下限)的含水量之差。塑性指数越大,即出现塑性的含水量范围越大,则土壤的塑性越强。土壤塑性强弱在陶瓷工业上和土壤耕作上十分重要。土壤塑性指数大、塑性强的是粘质土,宜于制造陶瓷器皿和工艺品、塑像等。但是,粘质土的宜耕含水量范围小,因为如在塑性指数范围内进行耕作,土垡成形而不能碎散,耕作质量差。砂质土的塑性弱或不显塑性,在不同的含水量条件下均可进行耕作。
向风干土样逐渐加水并充分混和之,当湿润土壤刚开始显示塑性时的含水量,就是塑限。塑限的测定方法有:①揉搓法,风干土逐渐加水,当土壤刚能搓成条而无裂隙时的含水量即为塑限。②压饼法,根据土壤在一定压力下变形时的土壤含水量测得。③蒸干法,当蒸发速度剧烈降低时的土壤含水量即是。④锥体法,当水膜粘结力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即为塑限。在这些方法中,以揉搓法在国际上应用较多,在中国土工试验手册中亦规定以此法为标准方法。
达到塑限的湿土继续加水,至土壤刚开始流动时的含水量,即是其流限。测定方法有:①瓦西里耶夫(А.М.Васильев)锥式流限仪法(见图);②土壤吸力法,把0.6千帕~1千帕吸力时的土壤含水量作为流限;③锥体下落法,把80克重的30°锥体入土2厘米时的土壤含水量作为流限;④卡萨格兰特(Casagrande)杯碟法。在中国采用瓦西里耶夫法的较多。
瓦氏锥式流限仪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