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1950~1980年间主要采用这个分级,后来,提出了一个试用的土壤粒级—质地制。粒组性质不同粒组的矿物组成和理化性质是不一样的。
土粒按大小划分的类别。又称粒级。由于土粒形状极不规则,难以直接测量直径,因此,一般用不同孔径的筛子筛分或显微镜镜检较粗颗粒的直径,并按斯托克斯(G.G.Stokes)实心圆球在水中沉降的原理,测量较细颗粒的直径(见土壤颗粒大小分析)。上述方法测出的土粒直径,又称当量直径或有效直径。
各国分级标准有类同,但亦有差异。国际土壤学会制划分为4级:粗砂(2.0~0.2毫米)、细砂(0.2~0.02毫米)、粉粒(0.02~0.002毫米)和粘粒(<0.002毫米)。美国农部制分为7级:极粗砂(2.0~1.0毫米)、粗砂(1.0~0.5毫米)、中砂(0.5~0.25毫米)、细砂(0.25~0.10毫米)、极细砂(0.10~0.05毫米)、粉粒(0.05~0.002毫米)和粘粒(<0.002毫米)。俄罗斯卡钦斯基H.A.(Н.А.Качинский)制在实测时分6级:粗砂(1~0.25毫米)、细砂(0.25~0.05毫米)、粗粉粒(0.05~0.01毫米)、中粉粒(0.01~0.005毫米)、细粉粒(0.005~0.001毫米)和粘粒(<0.001毫米)。中国在1950~1980年间主要采用这个分级,后来,提出了一个试用的土壤粒级—质地制。
不同粒组的矿物组成和理化性质是不一样的。①砂粒:主要由岩石和矿物的碎屑组成,矿物组成中石英占优势,还有各种长石和云母,偶有少量锆石、电气石和角闪石。有的砂粒组中还有三水铝石、赤铁矿和褐铁矿。含砂粒多的土壤松散,通气透水好,但保水保肥差。②粉粒:又称粉砂,既含原生矿物,亦含有次生矿物。化学组成中仍以SiO2为主,可占60%~80%,但Fe2O3和Al2O3亦含有5%~20%,有微弱的可塑性和胀缩性。③粘粒:一般以次生铝硅酸盐为主,也有各种铁铝氧化物,有的粘粒中还含有次生石英。粘粒是各粒组中化学行为最活跃的一组,由于它有巨大的比表面,吸附能力强,能保水保肥。但是,粘粒间的孔隙小,有些以膨胀型铝硅酸盐为主的粘粒的胀缩性大,湿胀时堵塞孔隙,严重限制土壤的通气透水。因此,在耕作和水分管理方面,粘性土比砂性土要难得多。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