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赤铁矿,土壤显深红色。土壤有滞水层,氧化铁还原为溶解的亚铁离子,随土壤毛管水上升到上层,经干燥、氧化、浓聚,形成胶结细土粒的铁质微团聚体,称为假砂。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形成铁质结核、结壳、铁盘、乃至产生聚铁网纹体。铁结核和铁结壳含氧化铁20%~70%,聚铁网纹体含氧化铁14%。
土壤游离氧化铁富集变成晶质氧化铁的过程。母岩中的含铁硅酸盐矿物,如辉石、橄榄石、黑云母等,在湿热条件下容易分解,释放出铁,产生氢氧化铁胶体物质,其含量随风化作用强度而增加,高者可达80%。游离氢氧化铁经过干燥,脱水而成晶质氧化铁。温度高而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氢氧化铁加速脱水老化,在5~37℃产生针铁矿(α-Fe2O3·H2O)和纤铁矿(γ-Fe2O3·H2O),在55~83℃产生针铁矿和赤铁矿(Fe2O3)。pH高时生成针铁矿,pH低时生成赤铁矿,中性溶液中同时产生针铁矿和赤铁矿。在潮湿而有机质较多的土壤中氢氧化铁结晶形成针铁矿;在干热气候又缺乏有机质的土壤中氢氧化铁转化为赤铁矿。氧化铁在土壤中被粘土矿物吸附而富集,在酸性土壤,氢氧化铁两性胶体带正电荷,在水解过程中氢氧化铁产生〔Fe(OH)2+、Fe(OH)〕,都可被层状硅酸盐矿物吸附而聚集;氢氧化铁凝胶亦可与二氧化硅凝胶形成混合凝胶而富集。砖红壤(广东徐闻)的氧化铁含量比母岩高出45%,赤红壤(海南保亭)高出67%~140%。氧化铁均匀分布在粘粒中,土体呈砖红色或橙黄色,土壤薄片中可见黄色至红色氧化铁微晶体星散分布,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中,产生不同的晶质氧化铁矿物。常年潮湿气候的黄壤以针铁矿为主,土壤显黄色。湿热气候而有干湿季节的红壤、赤红壤及砖红壤中,赤铁矿与针铁矿并存,土壤呈红色至砖红色。明显干热气候条件的燥红土及褐红壤中主要是赤铁矿,土壤显深红色。土壤有滞水层,氧化铁还原为溶解的亚铁离子,随土壤毛管水上升到上层,经干燥、氧化、浓聚,形成胶结细土粒的铁质微团聚体,称为假砂。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形成铁质结核、结壳、铁盘、乃至产生聚铁网纹体。铁结核和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