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宋达泉(1912~1988)

1912年10月20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祖籍浙江省绍兴市。1988年8月27日在沈阳病逝。1934年自浙江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到浙江省建设厅化学肥料管理处任技士。1936年至1940年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士、技师,在此期间他进行了中国首次海岸带及海涂土壤调查,后又在湖南省调查林区土壤,在云南省调查滇南、滇西的荒地土壤和土壤垂直分布,发现了一处磷矿藏。

中国土壤学家。1912年10月20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祖籍浙江省绍兴市。1988年8月27日在沈阳病逝。1934年自浙江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到浙江省建设厅化学肥料管理处任技士。1936年至1940年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士、技师,在此期间他进行了中国首次海岸带及海涂土壤调查,后又在湖南省调查林区土壤,在云南省调查滇南、滇西的荒地土壤和土壤垂直分布,发现了一处磷矿藏。1941年受命筹建福建省地质土壤调查所,任技正、土壤课课长。调查数年,完成1∶50万福建省土壤图,并对该省的土地利用和红壤生成发育过程及土壤肥力、增产措施进行综合研究,还发现一处铝土矿藏。1945年公费赴美国研习,在康奈尔大学等单位研习土壤化学、土壤物理、森林土壤学和土壤矿物学等,此外还考察了美国中西部各州土壤。1946年回国在南京地质所土壤室工作,兼任中央大学农化系土壤学教授。1950年到沈阳筹建东北土壤调查团,并任团长。1954年参加筹建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东北分所(后组建为中科院林业土壤研究所),任筹备处副主任、研究员、副所长兼土壤室主任。1956年在中苏黑龙江流域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时,任考察队自然条件组中方组长,并主持完成了《黑龙江流域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报告论文集》。他组织撰写出阐述中国东北土壤的第一部专著《中国东北土壤》和《中国东北地区自然资源图集》;还创建了中国森林土壤的学科和研究方向,主持编写了《中国森林土壤》(草稿)。他积极倡议并促成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中担任全国技术顾问组副组长和东北地区顾问组组长。在1980年开展的“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中,他担任技术指导小组副组长和土壤植被技术指导小组组长,主编完成《中国海岸带土壤》专著,为开发利用国土资源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从事土壤科学研究的半个多世纪中,编著和撰写学术论文数十篇,先后招收了10名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名),培养出大批科技人才。

(胡景赓)

宋达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