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侵蚀土壤

已遭水蚀、风蚀或剥蚀的土壤。根据被侵蚀后残留的土壤发生层厚度,可将侵蚀土壤划分为不同的侵蚀等级或侵蚀程度,通常分为无明显侵蚀土壤、轻度侵蚀土壤、中度侵蚀土壤、强度侵蚀土壤和剧烈侵蚀土壤5级。侵蚀程度轻尚可保留较完整的土壤剖面,仅A层遭到不同程度的侵蚀;侵蚀程度重则B层或C层出露地表。故侵蚀土壤既反映过去的流失程度

已遭水蚀、风蚀或剥蚀的土壤。根据被侵蚀后残留的土壤发生层厚度,可将侵蚀土壤划分为不同的侵蚀等级或侵蚀程度,通常分为无明显侵蚀土壤、轻度侵蚀土壤、中度侵蚀土壤、强度侵蚀土壤和剧烈侵蚀土壤5级。侵蚀程度轻尚可保留较完整的土壤剖面,仅A层遭到不同程度的侵蚀;侵蚀程度重则B层或C层出露地表。故侵蚀土壤既反映过去的流失程度,也反映目前土壤的肥力水平。中国南方花岗岩区侵蚀土壤(以红壤为例)的划分指标见下表。若土壤剖面发生层基本流失殆尽,侵蚀作用在母质上进行时,则根据母质层特点或实际侵蚀量,划分不同侵蚀程度的土壤。

中国南方花岗岩区侵蚀红壤划分指标

由于土壤剖面发生层的流失,土体构型随之恶化,在石质山区,变为土层浅薄的岩性土。西北黄土高原的黄绵土和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均是原黑垆土土以及黄壤或黄棕壤的剖面被侵蚀后残留下母质型的侵蚀土壤。它们已丧失原土的肥力,重新处于幼年土壤阶段。侵蚀土壤在中国境内有较大的面积,侵蚀程度则因地而异。根据不同的侵蚀营力,全国可分为3个区:水蚀土壤区,风蚀土壤区和冰雪冻融侵蚀土壤区。水蚀土壤区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东南部及云、贵、川一带;风蚀土壤区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和内蒙古一带;冰雪冻融侵蚀土壤区,主要分布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侵蚀土壤的发生和发展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特别是由人为破坏活动引起的加速侵蚀是形成侵蚀土壤的直接原因。研究侵蚀土壤对研究土被组合、土壤肥力演变、土壤基层分类,以及对土壤的改良利用,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均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