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质地粘重,有机质含量少的水稻土,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粘结田广泛分布在中国江南各地,名称因地而异,如在云南、贵州、四川西部称为胶泥田,广西称为腊泥田,广东称为泥骨田,福建称为粘瘦田,湖南称为夹泥田等。粘结田形成的母质主要是各类页岩,石灰岩的风化物,以及粘性的第四纪红土和粘质湖相沉积物。也有发育于玄武岩或凝灰岩等基性岩风化物上的。
对质地粘重,有机质含量少的水稻土,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粘结田广泛分布在中国江南各地,名称因地而异,如在云南、贵州、四川西部称为胶泥田,广西称为腊泥田,广东称为泥骨田,福建称为粘瘦田,湖南称为夹泥田等。粘结田形成的母质主要是各类页岩,石灰岩的风化物,以及粘性的第四纪红土和粘质湖相沉积物。也有发育于玄武岩或凝灰岩等基性岩风化物上的。
主要由于:①土壤质地粘重,粘粒含量一般在30%以上,而物理性粘粒高达80%左右,造成土壤通气性、透水性均不良。②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一般仅含1%左右。全氮和有效氮都很少,磷易被固定,其他有效养分也缺乏。③土壤结构不良。粘结田因长期浸泡,土粒高度分散;而在脱水后又相互粘结成大土块,不易化开。同时机械物理性较差,粘着力和塑性指数都较高,宜耕范围小、难耕、难碎,耕作质量低。
应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主要有:①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这是改良粘结田的重要途径,而种植绿肥又是实际可行的有效措施。绿肥以豆科与禾本科混播比单播效果为佳。翻压绿肥后可使土壤结构明显改善,孔隙度增加,容重变小,通透性得到增进。多年轮种绿肥,有机质逐渐增加,氮营养得到补充。②晒垡、冻垡,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状况。在经过晒垡冻垡后,土块表面1~2厘米厚度内成为疏松的碎屑状结构,土垡5厘米内也受到影响。使土块毛管孔隙增多,遇水即可化开,有利于根系穿透,土壤中有效养分也明显增加。③掺砂改土。这是根本上改善物理性质的措施,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以掺用细砂(0.1~0.05mm)为好,过粗易下沉,造成泥砂分离。一般选用富含有机质的河砂或林下的黑砂土,既能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养分。有些岩石风化物如板岩、页岩、玄武岩、紫砂岩的风化物也有改土作用。掺砂要适量,最终以使物理性粘粒含量占40%~60%为度。掺砂较费工,可结合积肥时用含砂淤土逐年施入。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