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磺酸田改良利用

磺酸田养分贫乏,在酸的作用下,钾、镁、铁被淋失,铝与磷酸结合生成磷酸铝而被固定,缺磷时叶色变紫棕色或桔红色。磺酸田危害程度与硫层在土壤剖面中出现的深度有关。硫层在土表50厘米以下对作物影响较小,离土表愈近危害愈大。磺酸田的利用以种稻为主,也有种植其他旱作或经济作物的,如香蕉等。无论种哪一种作物,都必须改良土壤,才能丰收。改良方法首先在于制止酸害,其主要办法为:①修建蓄水排水系统,利用淡水洗酸。

针对磺酸田含酸量大、铝害严重、养分缺乏等特点,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和合理利用方式,以达到增产增收。磺酸田又称酸性硫酸盐土,东南亚、西非及拉丁美洲等地的海岸带有较大面积分布,少数内陆地区也有。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及福建沿海,俗称反酸田、咸酸田。

形成原因

成因有二:①沿海磺酸田,位于海湾的河口地段。当地原有红树林生长,后因河口沉积向海延伸,红树林失去滨海生长的环境条件而死亡,并被冲积层覆盖。在红树林生长时,从海水中吸收了硫酸根并富集在茎叶中,一般含硫(S)0.2%~0.5%,平均为0.38%,最高可达2.9%,红树林被泥砂掩埋后,在还原条件下腐解;当干旱时,地下水位下降,含硫红树林残体变为氧化腐解,产生黄色新生体——黄铁钾矾,从耕层到底土均可见到。此时土层中仍有不少红树林残体存在,故又称潮浸红树林土。黄铁钾矾和红树林残体在好气条件下进一步水解或氧化分解而生成硫酸,使土壤变酸,形成磺酸田。②内地磺酸田,是由于含黄铁矿引起的,它经氧化后生成黄铁钾矾,再水解产生硫酸及氢氧化铁,同样使土壤呈强酸性。

致害因子

因黄铁钾矾所产生的硫酸使土壤pH值降低至5以下,经常在2.5~4.5之间。酸害是土壤中铝转化产生的。当土壤pH值低于5时,活性铝浓度增高,既可使水稻幼苗受害,又可使老苗中毒。铝中毒症状为水稻老叶叶脉间变白或黄色,严重时变色部分枯死。铝毒还伤害或抑制根系发育,这常发生在叶片出现病症之前。磺酸田养分贫乏,在酸的作用下,钾、镁、铁被淋失,铝与磷酸结合生成磷酸铝而被固定,缺磷时叶色变紫棕色或桔红色。磺酸田危害程度与硫层在土壤剖面中出现的深度有关。硫层在土表50厘米以下对作物影响较小,离土表愈近危害愈大。

磺酸田的利用

以种稻为主,也有种植其他旱作或经济作物的,如香蕉等。无论种哪一种作物,都必须改良土壤,才能丰收。

改良方法

首先在于制止酸害,其主要办法为:①修建蓄水排水系统,利用淡水洗酸。修筑山塘水库,建立河水提灌设施,蓄好淡水。田间排水沟深为0.5~0.6米,沟距以9米为宜。洗酸选在春耕时为好,冬季先犁翻、晒田,氧化土壤,提高洗酸效果。洗酸时务求快灌、灌满、快排、排净。②深灌水压酸。适用于稻田,在水稻生长期,保持田面水,防止土壤接触空气,减少硫化物氧化,使土壤保持弱酸性。深灌能使“酸水”下压或侧渗排出。③施石灰中和土壤酸。中和全土层的酸,石灰耗量大,故应先洗酸后中和。若将石灰施在秧苗附近,更可节约用量。④填土隔酸。当红树林埋藏很浅或耕层土壤中含酸量很大时,危害严重,也不易灌水脱除,此时用大量客土面铺,造新耕层,使表土pH值提高,秧苗可免酸害。⑤重施磷肥。以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效果最佳。施磷矿粉也可收到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