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和地表水浸湿坡面物质,使其软化,而增强可塑性,降低粘结力和摩擦力;并由于岩土层含水而增大了滑动力,促成滑坡。③斜坡形态。产生滑坡的斜坡坡度一般为20°~40°,过陡的斜坡,其重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崩落。坡脚被掏蚀或挖掘使斜坡形态发生改变的地方,其上部岩体往往失去支撑而发生整体下滑。此外
斜坡上浸湿的岩体、土体或碎屑堆积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沿内部软弱结构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它是在重力引起的岩土体下滑力大于其内部软弱结构面上的抗滑力时发生的,常和降水及地下水活动有关。
①岩性与地质构造。松软的岩层,被水浸湿后,发生软化,同时,当岩层结构表现为上部为透水层,下部为隔水层顶面易于聚水,如果当其接触面(隔水层面)倾向与坡面一致且倾角小于坡面时,易引起接触面上的岩土层下滑。②地下水和地表水。地下水和地表水浸湿坡面物质,使其软化,而增强可塑性,降低粘结力和摩擦力;并由于岩土层含水而增大了滑动力,促成滑坡。③斜坡形态。产生滑坡的斜坡坡度一般为20°~40°,过陡的斜坡,其重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崩落。坡脚被掏蚀或挖掘使斜坡形态发生改变的地方,其上部岩体往往失去支撑而发生整体下滑。此外,地震、人工爆破、切挖坡脚形成高陡边坡等都易形成滑坡。
滑坡形态示意
由于分类原则和依据不一,有多种划分类型。①根据物质组成可分为堆积层(坡积,洪积和残积)滑坡,黄土滑坡,粘土滑坡,及岩层滑坡。②根据滑动面的特征可分为同类土滑坡,顺层滑坡,及切层滑坡。③根据滑体厚度可分为浅层滑坡(厚度数米),中层滑坡(厚度数米至20米),深层滑坡(厚度数十米以上)。④根据滑坡体受力状况及运动形式可分为牵引式滑坡及推动式滑坡。⑤根据滑坡形成年代分为新滑坡、老滑坡及古滑坡。
滑坡除了影响流域产沙以外,大规模滑坡往往使邻近地区的农田,城镇,村庄,工矿,交通和建筑物等遭受毁灭性的灾害,并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1983年3月4日17时46分发生于甘肃省东乡县的洒勒山滑坡,范围1.4~1.5平方公里,数十秒钟滑动体积4000~5000万立方米,毁坏农田200多公顷,农用机械设备82台(辆),房屋585间,死亡237人,牲畜43.3头(只),淤埋小型水库2座(库容分别为48万及97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40万元,为我国有记载以来损失最为惨重的滑坡灾害之一。整治滑坡的直接措施主要有排、挡、减、固等。排是排除地表水和疏干地下水,增强抗滑力;挡是修建挡土墙建筑物,挡住土体下滑;减是在滑坡上方刷方减重,减小下滑力;固是在滑坡体内打抗滑桩或烘烧滑动面土体之胶结物,加大抗剪强度。
杜恒俭等,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地质出版社,北京,1980。
张以城等,滑坡与泥石流,民族出版社,北京,1984。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