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紫薇

Lagerstroemia indica,别名百日红、满堂红、痒痒树。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乔木。染色体数2n=2x=50。紫薇在中国栽培已有1500余年历史。唐代就已作为奇花异木栽植于皇宫、官邸。《唐书·百官志》记载:唐开元元年(713),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中书令为紫薇令。紫薇在当时成为中书令和中书侍郎官的代名词。唐朝白居易诗:“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Lagerstroemia indica,别名百日红、满堂红、痒痒树。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乔木。染色体数2n=2x=50。紫薇在中国栽培已有1500余年历史。唐代就已作为奇花异木栽植于皇宫、官邸。《唐书·百官志》记载:唐开元元年(713),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中书令为紫薇令。紫薇在当时成为中书令和中书侍郎官的代名词。唐朝白居易诗:“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宋代杨万里诗赞:“似痴如醉弱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红无百日,紫薇常放半年花”。至今昆明、苏州、成都仍保存有500年至700年的古紫薇。高可达10m。树皮呈长薄片状,剥落后树干光滑,小枝略呈四棱形,常有狭翅。单叶对生,椭圆形至倒卵形,长3~7cm,具短柄;圆锥花序着生当年生枝端,花呈红、粉、堇、白等色,径3~5cm,花瓣6,边缘皱,花期6~9月,蒴果近球形,种子有翅,果熟10~11月。

紫薇品种约40多个。分为二系四类:即紫薇系、南紫薇杂种系和银薇类、堇薇类、红薇类、紫薇类。

紫薇系的品种全由紫薇(L.indica)演化而来,具典型紫薇特征,此系类型较多,品种丰富。南紫薇杂种系由紫薇与南紫薇(L.subcostata)杂交而来,花小、粉红、果小、叶较小,花具紫薇与南紫薇中间性状,开花繁密。

紫薇原产亚洲至大洋洲。中国是其分布和栽培中心,广布于长江流域各地。湖北、江西、湖南、四川、浙江等地低海拔山坡及林缘地带仍有野生。紫薇是本属中抗寒性最强的一种。栽培分布中国北至北京、太原及辽南部分沿海城市,东至青岛、上海,南达台湾和海南,西至陕西、四川等省;日本、朝鲜半岛、意大利也较多;近年美国、南欧及非洲部分地区也渐多栽培。喜温暖气候,耐热,有一定的抗寒性;喜中性偏酸土壤。当年生枝开花,花期长。抗污染,生长季节每千克叶片可吸收二氧化硫10mg。用播种、扦插、分蘖、组织培养等法繁殖。一般采用春播,苗期保持土壤湿润。播种苗当年开花。只要保湿和夏季适当遮荫,新老枝、甚至老干均能扦插成活,成活率可达90%~95%。春季要施基肥,5~6月份施追肥。这样,可促进花芽分化与形成。紫薇花序长短、花朵大小与修剪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紫薇要适当重剪,以促进萌发粗壮而较长的枝条,从而得到满树繁花的效果。在多湿的气候条件下,紫薇易染煤污病、白粉病和蚜虫。

紫薇可在各类园林绿地中种植,也可用于街道绿化

同属植物约50余种,中国现有18种,常见观赏种还有:大花紫薇(L.speciosa),别名大叶紫薇。叶长10~25cm,花径5~7cm,花序较长,花色艳丽。本种系从东南亚引入,抗寒性不强,广东栽培较多。南紫薇(L.subcostata),原产中国,花小,白色,开花繁密。抗寒性较强。在长江流域栽培较普遍。福建紫薇(L.limi),树干粗糙,树皮具深裂而不驳落。花大、叶大,淡紫色。6月开花。产于中国浙江、福建和湖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