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芍药

lactiflora(P.albiflora),别名将离、余容、黑牵夷。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2x=10。中国特产的传统名花,世界各地广为栽培。起源、演化及栽培简史中国芍药栽培历史久远。《通志略》云:“芍药著于三代之际,风雅所流泳也。”三代即为夏、商、周,其时芍药已经著称于世。《古琴疏》载:“帝相时条谷贡桐、芍药。帝命羿植桐于云和

Paeonia lactiflora(P.albiflora),别名将离、余容、黑牵夷。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2x=10。中国特产的传统名花,世界各地广为栽培。

起源、演化及栽培简史

中国芍药栽培历史久远。《通志略》云:“芍药著于三代之际,风雅所流泳也。”三代即为夏、商、周,其时芍药已经著称于世。《古琴疏》载:“帝相时条谷贡桐、芍药。帝命羿植桐于云和;命武罗伯植芍药于后苑。”相为夏代第五位君王,约公元前1936~前1909年在位。说明3900年以前,芍药已观赏栽培。《中山经》云:“司之山其草多芍药、条谷之山其草多芍药、洞庭之山其草多芍药。”《西山经》云:“绣山其草多芍药。”《图经》载:“芍药生中岳川谷及丘陵。”后来本草等书中,多有芍药药用的记述。说明古时芍药分布较广。

从唐代至宋代(618~1279)芍药栽培日盛。由于“维扬(扬州)大抵土壤肥腻,于草本为宜。”故“芍药之盛,环广陵(扬州)四十五里之间为然,外是则薄劣不及。”扬州成为芍药的栽培中心。扬州太守蔡繁卿在芍药盛开时,用花十余万枝,举办万花会,当为芍药大型展览之先河。刘攽《芍药谱》序(1073)云:“自广陵南至姑苏,北入射阳,东至通州海上,西止滁、和州数百里间,人人厌观矣。”即在苏南、苏北、皖南、皖北的广大地区,都有芍药的大规模栽培。刘攽《芍药谱》将芍药品种分为七等,花型分为冠子、髻子、缬子、楼子、丝头、多叶、鞍子、单叶、银绿等9型,是芍药品种花型分类的最早记载。栽培技艺也有很大进步。并已掌握芍药裸根远途运输的方法。其时,芍药的优良品种辈出。芍药的专谱陆续刊出。如张峋《洛阳花谱》(1041~1048)、刘攽《芍药谱》等,说明远在北宋时,芍药品种已经相当丰富。王观《芍药谱》(1075)在刘谱基础上又添加8个性状优异的品种。孔武仲《芍药谱》指出芍药花色以黄色最为珍贵。还有周师厚《洛阳花木记》(1082年)载41品种;艾丑《芍药谱》24品种;绍熙《广陵志》32个品种等。从以上专谱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人们对芍药的选育已有很大成就。

明代至清代(1368~1911)芍药的观赏栽培仍盛。北京芍药栽培日渐繁荣,多在城内宫室官署栽培,如近郊梁家园、清华园、惠安园等即大量种植。王象晋《群芳谱》(1621)指出分株“春月不宜。谚云: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以其津脉发散在外也。”当时曹州(今山东省菏泽市)也是芍药的重要产区。一直沿续到现在。至清代,乃有“丰台芍药甲天下”的誉称。陈淏子《花境》(1688)载88个品种。后黄岳渊、黄德邻的《花经》(1941)中称:“予真如园中亦有芍药四百余种,花有单瓣、重瓣、起楼之别……”目前中国各地芍药品种约有300种,以红、紫、粉、白诸色居多,黄色品种极少。

国外芍药多以花坛用花和切花为主。在其园艺品种群形成过程中,中国芍药的优良品种起了极大的作用。欧洲12世纪开始栽培荷兰芍药(P.officinalissubsp.officinalis),15世纪出现重瓣品种。19世纪中国芍药品种传到欧洲,其优异的性状引起轰动,纷纷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育出了众多优良的芍药品种。美国栽培的中国芍药是1806年由欧洲传入的。1902年美国成立芍药协会,登记品种500多个。日本1445年有引进中国芍药的记载,1932年已有品种700多种。

形态特征

茎丛生,株高60~150cm,具粗长的肉质根。下部叶为2回三出复叶,顶小叶不分裂,上部叶常为单叶,叶缘密生白色骨质细齿。茎于顶部分枝,每枝端部着花1朵。花径5.5~10cm,园艺品种常达15~20cm。花瓣9~13枚,原种花白或粉色,有白、粉、红、紫、深紫、雪青、黄等色品种。蓇荚果含黑色种子5~7枚。花期5~6月,果熟期8月。

变种、类型、品种

变种有毛果芍药(P.lactiflora var.trichocarpa),心皮密被柔毛。分布于东北、河北、山西及内蒙古东部的山地灌丛中。云南、湖北、陕西、浙江、河北有栽培。

芍药品种众多,有多种分类方法。依花色可分8个色系。①白色系:如‘杨妃出浴’、‘美辉’等;②粉色系:如‘西施粉’、‘初开藕荷’等;③红色系:如‘大红袍’、‘平顶红’等;④紫色系:如‘紫袍金带’、‘紫绣球’等;⑤深紫色系:如‘苍龙’、‘墨紫存金’等;⑥雪青色系:如‘蓝田飘香’等;⑦黄色系:如‘黄金轮’等;⑧复色系:花具2色,如‘莲台’、‘美菊’等。

依花期分为三类(以北京为准)。①早花类:花期5月10~18日;②中花类:花期5月18~25日;③晚花类:花期5月25~30日。

依植株高度分为3类。①高型品种:株高110cm以上;②中型品种:株高90~110cm;③矮型品种:株高70~90cm。

依花型分类,根据芍药野生种或种群间的差异,芍药可分下列2类。①中国芍药系(Series Lactiflora):包括芍药、毛果芍药的品种群及以它们的血统为主的杂种品种群。现代的芍药品种基本属于此系。②欧洲芍药系(Series Europa):包括荷兰芍药、细叶芍药(P.tenuifolia)、大叶芍药(P.macrophylla)和黄花芍药(P.mlokosewitschii)等的品种群及以它们的血统为主的杂种品种群。如荷兰芍药的品种‘大白’(cv.Albi-cans)、‘裂瓣’(cv.Lobata)、‘重瓣红’(cv.Rubra Plena)等;细叶芍药品种‘黄细叶’(cv.Latifolia)、‘重瓣细叶’(cv.Flore-Pleno)等。在以上两系中根据花部基本结构不同,可区分为单花类和台阁花类;每类中又根据花瓣起源不同,区分为千层亚类和楼子亚类。

单花类

花朵由单朵花构成。

千层亚类

花瓣向心式自然增加,排列整齐,形状相似,由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随花瓣增多而相应地减少直至消失。雄蕊只着生于子房周围。花形扁平。①单瓣型。花瓣2~3轮,宽大,雌雄蕊正常。②荷花型。花瓣4~5轮,形状和大小相近,雌雄蕊正常。③菊花型。花瓣6轮以上,自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正常,数量较少;雌蕊正常,数量增多或减少。④蔷薇型。花瓣极度增多,自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全部消失,雌蕊正常或瓣化、退化。

楼子亚类

外瓣宽大2~3轮,雄蕊离心式瓣化,雌蕊正常、瓣化或退化。花形隆起或高耸(金蕊型除外)。①金蕊型。外瓣宽大,2~3轮,雄蕊花药增大,花丝变粗,雄蕊群呈鲜丽的金黄色,半球状,雌蕊正常。②托桂型。外瓣宽大,2~3轮,雄蕊群瓣化成狭长花瓣,雌蕊正常。③金环型。外瓣宽大,2~3轮,雄蕊变瓣与外瓣间残留一圈正常雄蕊,雌蕊正常或瓣化。④皇冠型。外瓣宽大平展,2~3轮,雄蕊几乎全部瓣化,雄蕊变瓣群高耸,其中常夹杂正常雄蕊和瓣化中及退化中的雄蕊。雌蕊正常或瓣化、退化。⑤绣球型。雄蕊变瓣充分瓣化,与外瓣大小及形状相似,雌蕊瓣化或退化。

台阁花类

花由2花乃至数花叠合构成。

千层亚类

台阁花基部的单花(下方花)具有单花类千层亚类的基本特征。初生台阁型(千层台阁型):下方花花瓣2至数轮,雄蕊正常或稍瓣化,雌蕊正常或稍瓣化,着生于上方花(下方花上面的单花)四周。全花较扁平。

楼子亚类

下方花花瓣2~3轮,雄蕊离心式瓣化,雌蕊瓣化或退化。全花高耸。①彩瓣台阁型。下方花雌蕊瓣化,其色较花瓣深,并带绿纹或呈绿色。雄蕊瓣化。上方花雌雄蕊正常或瓣化。②分层台阁型。下方花雌蕊变瓣与正常花瓣无异,雄蕊变瓣较正常花瓣短小;上方花雄蕊也多瓣化成短瓣。全花具明显的分层结构。③球花台阁型。下方花与上方花雄蕊变瓣、雌蕊变瓣与正常花瓣无异。全花球状。

产地与分布

芍药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南部。东北分布于海拔480~700m的山坡草地及疏林下;其他地区分布于海拔1000~2300m的山坡草地。朝鲜、日本、蒙古及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除华南地区外,各地园林中普遍栽培。北京、山东菏泽、青岛,江苏扬州,河南洛阳和甘肃兰州等地最负盛名。多设置芍药专类园,常与牡丹专类园相结合,以延长观赏期。近年切花生产有所发展。药用栽培的主要产区有安徽铜陵、宁国、亳县,山东菏泽,四川中江,浙江东阳等地。

习性

生长期要求光照充足,也稍耐阴。喜温和气候,耐寒,在中国北方地区均可露地栽培。夏宜凉爽环境,颇耐热,如在安徽省亳县,夏季极端最高温度达42.1℃,仍能安全越夏。宜稍湿润环境,也耐干旱,忌涝,积水会导致烂根。为深根性植物,要求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碱性砂质壤土或壤土。土壤含氮量不宜过高,以防枝叶徒长,可适当增施磷、钾肥。盐碱地和低洼地不宜种植。忌连作。北京地区3月底至4月初萌芽,4月上旬现蕾,5月中旬始花,6月上旬花期结束,单朵花开放时间5天左右;群体花期(早花品种始花到晚花品种末花)约25天。种子上胚轴有休眠现象,需打破休眠才能萌发。10月底至11月初地上部分枯死,在地下根颈处形成混合芽。

繁殖

以分株为主,也行播种繁殖。

分株法

可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开花较早。于8月下旬至9月下旬进行(菏泽、北京)入冬前有一段新根萌发与生长的时间,有利于翌年生长和开花。春季不宜分株,易造成植物体内水分、养分的不平衡,导致植株衰弱或死亡。分株时掘起根丛,抖落附土,阴干1~2天后,再沿根系的缝隙,顺势掰开或切离,每个分株要有3~5芽。药用栽培分株时,于根颈部以下5~6cm处,切下粗根药用,然后同样分株栽植。观赏栽培可6~10年分株一次,药用者3~5年采根并分栽一次。

播种法

用于培育新品种、药用栽培和繁殖砧木(嫁接牡丹)。种子成熟后应立即播种,播种愈迟发芽率愈低。若不能及时播种,可用湿砂暂时贮藏。秋播当年生根,翌春发芽出土。幼苗生长缓慢,第1年茎高3~4cm,抽生1~2片叶,根长8~10cm;第2年茎高7~8cm以上;第3年茎高15~60cm,个别植株开花;4~5年生普遍开花。培育新品种,在开花后观察2~3年,待性状稳定,参加新品种的评选。药用栽培采用播种法繁殖,5年采收1次。牡丹砧木一般采用3~4年生根径2~3em者。

栽培管理

栽植

选地势高燥,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之地,施足基肥(腐熟堆肥、厩肥、骨粉或油粕等),反复深耕整平。栽植适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株行距85cm×85cm,100m2约140株。深度以芽上覆土3~4cm为宜,适当镇压。栽后,每株上培一高10~15cm的土堆,以保暖、保湿、防冻,春天平去土堆。

施肥

除栽植时施足基肥外,每年追肥3次。①花肥:春天解冻后施用,补充越冬植株养分的不足,促枝叶生长,特别是满足花蕾发育和开花的需要。以速效性氮肥和磷肥为主。②芽肥:花后即进入花芽分化阶段,由于开花结实养分消耗,为保证花芽分化,需追施粪肥、油粕、酱渣等。③冬肥:在土地封冻前,结合灌冻水施入,也可干施,肥量宜大些。常用腐熟的厩肥和堆肥,利于植株安全越冬和翌春萌芽。其他时间视植株生长情况,可随时追施稀薄液肥,但炎夏不可追肥。

浇水

芍药喜土壤适度湿润。干旱(特别是早春)对芍药生长、开花影响很大。尤其花前水分不足,花小而不娇艳。平时土壤以湿润偏干为宜,花前必须充分灌水。此外,早春萌芽前结合花肥浇透水1次。11月中、下旬(小雪前)浇冻水1次。夏季要注意大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根系腐烂。

中耕锄草

早春结合施花肥、平土堆进行中耕松土,深度5~10cm。春天雨后也要松土保墒。夏季土壤湿度大,一般锄深5cm以内,除草,并加速水分蒸发。中耕时不要伤及根系,一般株间宜深,近株处宜浅。

其他管理

①剥侧蕾:保留顶蕾,及早剥去侧蕾。使养分集中。药用栽培或苗期需尽早除去全部花蕾。②设支柱:花期易倒伏的品种,在观赏栽培中常设立支柱,固定花朵。③剪残花:花后除留种植株外,及时剪除残花,不使结实。④除残株:芍药地上茎叶全部枯萎后,应及时剪除,集中烧掉,以防治病虫害。

育种

芍药属植物约33种,其中木本种(牡丹组)约5种,草本种(芍药组)约28种。芍药为芍药组的代表植物,野生分布区较广,园艺化早,品种丰富。芍药难于和其他种杂交。因此,目前芍药园艺品种,基本上仍为芍药系品种。但已有与其他种杂交成功的报道。如以芍药为母本,与大叶芍药、荷兰芍药、欧洲芍药(P.decora)、摩洛哥芍药(P.coriacea)、细叶芍药×黄花芍药的杂种第2代等已产生杂种植株或形成品种。日本有人用芍药的一个品种‘花香殿’和黄牡丹的品种‘金晃’及牡丹杂交,得到数个杂交植株。这些植株几乎都是草本的。只基部稍为木质化,成为组间杂种。

病虫害防治

为害芍药的病虫害主要有:①叶斑病(Cladosporium paeoniae)。叶上发生紫褐色圆形斑,病斑扩大,有轮状环纹。可摘除病叶烧毁,喷洒波尔多液或500倍代森锌防治。②褐斑病(Cercospora varii-color)。叶有暗褐色轮纹病斑。防治法同上。③锈病(Cronartium flaccidum)。叶上发生淡黄褐色小点,后扩大成橙黄色斑点,散出黄色粉末,叶背上丛生毛状体。枝、叶、芽、果皆可受害。可喷500倍代森锌,每15天1次,共喷3~4次。④白绢病(Hypochnus cet-rifugus)。根颈部发生白色菌丝缠绕的褐色菌核。夏季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可在栽植前土壤消毒;拔除病株烧毁;发病前定期喷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⑤蛴螬,为金龟子幼虫,4~9月咬食芍药根。严重时可使枝叶枯萎。防治法:冬季深翻,杀死越冬幼虫;药剂处理土壤,每100m2用5%辛硫磷颗粒剂150g,掺细土4kg,沟施。

园林应用

芍药是中国传统名花。品种众多,花大色艳,芳香四溢。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在中国北方可以露地越冬,是重要的宿根花卉。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与山石相配,相得益彰,点缀庭院,富丽生辉。各地多建立芍药专类园,常与牡丹园相结合,牡丹先开芍药继后,开花时节,万紫千红,争奇斗艳,蔚为壮观。也宜在林缘、草地边缘作自然式的丛植或群植,或用于花坛、花境、花台等。也可盆栽,切花栽培有广阔的前途。芍药根是重要的中药材。

同属植物见于栽培的种主要有:荷兰芍药(P.of-ficinalis subsp.officinalis),茎坚挺,高40~60cm,花单生枝顶,红色至白色。染色体数2n=10,20。原产法国南部、意大利和希腊。宜高温多湿气候,园艺品种甚多。细叶芍药(P.tenuifolia),小叶裂片极细,花深红色。开花早。染色体数2n=10。原产特兰西瓦尼亚到高加索一带。大叶芍药(P.macrophylla),叶大,阔卵形,叶背有白色长毛;单花顶生,黄白色。染色体数2n=20。原产高加索西北部。黄花芍药(P.mlokosewitschii),叶脉和叶缘红色,花黄色。染色体数2n=10。原产高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