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观赏蕨

热带和亚热带为分布中心。中国是世界蕨类植物丰富的地区之一,已知有2400余种,多分布于西南和长江以南地区。栽培简史 观赏蕨在西欧、北美有很长的栽培历史,并在庭园中广泛应用。蕨类植物自然杂交现象很普通,新的观赏蕨杂种不断出现。目前栽培成功的观赏蕨超过500种,并有观赏蕨专著出版。中国利用蕨类植物较早,2500年前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已有“采蕨采薇”的描述。

蕨类植物中某些适于园林配置或室内装饰,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种类。常见栽培的有铁线蕨属(Adiantum)、肾蕨属(Nephrolepis)、鹿角蕨属(Platycerium)和观音莲座蕨属(Angiopteris)。远在3亿年前的泥盆纪末至石炭纪时,蕨类多为高大乔木群,称为蕨类时代。二叠纪至三叠纪,这类植物大部分灭绝,现存的蕨类多为草本。蕨类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而不开花的一个类群,约12000种,热带和亚热带为分布中心。中国是世界蕨类植物丰富的地区之一,已知有2400余种,多分布于西南和长江以南地区。

栽培简史

观赏蕨在西欧、北美有很长的栽培历史,并在庭园中广泛应用。蕨类植物自然杂交现象很普通,新的观赏蕨杂种不断出现。目前栽培成功的观赏蕨超过500种,并有观赏蕨专著出版。中国利用蕨类植物较早,2500年前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已有“采蕨采薇”的描述。但观赏蕨的栽培在中国还处于引种阶段,20世纪80年代华南植物园建立了蕨类植物展览区;1989年全国第二届花卉博览会上有蕨类植物专室,其观赏价值逐渐受到重视。

形态和种类

中国具代表性的观赏蕨有以下几个属:①铁线蕨属(Adiantum),本属有200种。孢子囊群着生在叶子裂片的小脉上,有时扩展到叶肉。常见种有铁线蕨(A.capillus-veneris)、鞭叶铁线蕨(A.caduatum)、楔叶铁线蕨(A.cuneatum)、大叶铁线蕨(A.macrophyllum)、扇叶铁线蕨(A.flabellulatum)和荷叶铁线蕨(A.reniforme var.sinense)等。②铁角蕨属(Asplenium),本属有700多种。孢子囊群线形,生于侧脉上侧,叶脉两面稍隆起。常见种有鸟巢蕨(A.nidus)、山苏花(A.antium)、长生铁角蕨(A.prolongatum)、毛柄铁角蕨(A.crinicaule)和二型铁角蕨(A.dimorphum)等。③肾蕨属(Nephrolepis),本属有35种和不少栽培品种。为一回羽状复叶,叶片长条形。代表种有肾蕨(N.cordifolia)、皱叶肾蕨(N.exaltata)、尖叶肾蕨(N.acuminata)和剑叶肾蕨(N.ensifolia)。变种及栽培品种约400种,其中波士顿肾蕨、马歇尔肾蕨和苏格兰肾蕨栽培最普遍。④鹿角蕨属(Platycerium),本属有17种,还有不少园艺变种和天然杂种。孢子叶为多回二叉分裂。代表种有鹿角蕨(P.bifurcatum)、重裂鹿角蕨(P.willinkii)、真鹿角蕨(P.grande)、马达加斯加鹿角蕨(P.mada-gacariense)和异叶鹿角蕨(P.diversifolium)等。⑤凤尾蕨属(Pteris),本属有300种。有一层假囊群盖,孢子囊生在叶缘的一条边脉上。代表种有井栏边草(P.multifida)、大叶凤尾蕨(P.cretica)、箭叶凤尾蕨(P.ensiformis)、澳洲凤尾蕨(P.tremula)和细叶凤尾蕨(P.umbrosa)等。

分布

蕨类植物的分布几乎是世界性的,以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为中心。中国的观赏蕨分布情况如下:铁线蕨科铁线蕨属,广布于温带至热带地区,长江以南,陕西、河北等地分布比较广泛,是切叶和盆栽的主要材料;铁角蕨科铁角蕨属,分布于热带至温带地区,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均有分布,较耐寒,可作岩石园布置材料,热带种用于室内盆栽观赏;骨碎补科肾蕨属,原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南方各地均有分布,为室内主要观叶植物,是切叶和制干叶材料;水龙骨科鹿角蕨属,原产热带非洲、亚洲、南美洲和温暖的大洋洲,中国仅有1种,分布于云南西部;凤尾蕨科凤尾蕨属,原产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区和河北省。

习性

蕨类植物按其生态习性一般分为:①陆生蕨,如桫椤、金毛狗、肾蕨、铁线蕨等。②附生蕨,多以根状茎附着在热带、亚热带乔木树干上,如鸟巢蕨、崖姜蕨等。③石生蕨,多生于岩石阴面或缝隙中,如铁线蕨和岩蕨属的一部分。④藤本蕨,如海金沙等主要用于点缀热带景观。⑤水生蕨,如槐叶萍、满江红等。原产热带的蕨类,喜温暖,生长适温3~9月为16~24℃,9月至翌年3月为13~16℃,冬季平均温度不低于10℃。亚热带生长的蕨类,生长适温为13~18℃,冬季不可低于5℃。大多数观赏蕨喜微酸性而深厚的腐叶土,鸟巢蕨、鹿角蕨附生性强,可生长于浅薄的泥炭土或腐叶土上;铁线蕨、凤尾蕨以疏松、肥沃含石灰质的砂壤土为宜。观赏蕨为阴生或较耐阴植物,自然分布于森林下层,怕强光,忌风吹,喜湿润的环境。

繁殖与栽培

观赏蕨常用分株、孢子和组织培养法繁殖。分株:将生长健壮的植株掰开分栽,如铁线蕨、肾蕨、凤尾蕨等;或分割带根的盾状营养叶进行移栽,如鹿角蕨、鸟巢蕨等。孢子繁殖:用消毒泥炭或砖屑作播种基质,将成熟孢子均匀撒在基质上,浸水后放20~25℃室温下,约30天发芽,孢子发芽后为原叶体,待长满盆时再分植。从播种至孢子体长出真叶需60~70天。组织培养:以孢子或根状茎尖为外植体,接种在人工培养基上,也能诱导出小植株,为规模性生产提供了新途径。

观赏蕨在高温多湿条件下,生长旺盛,生长期要充分浇水和喷水,以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水分不足,羽状小叶易发生卷边,孢子叶皱缩、变黄。休眠期应减少浇水。刚分株繁殖的子株,不宜过多浇水,应多进行叶面喷水。盛夏勿使强光曝晒,以免造成叶缘焦枯,以散射光为好,冬季则需光线充足。鹿角蕨、鸟巢蕨等附生蕨类用腐叶土或苔藓栽培,以疏松透水、微酸性为宜。生长期半月施氮肥一次,春季换盆时补充新土。铁线蕨、肾蕨、凤尾蕨等蕨类,植株过密要及时分株,除去老叶和枯叶。

病虫害防治

线虫可使观赏蕨叶片发生褐色网状斑点,可用克线丹防治。霉雨季节蛞蝓侵袭叶片,可人工捕杀。通风不畅,易引起蚧壳虫危害,出现斑点应及时防治。

园林应用

铁线蕨、凤尾蕨在江南庭院中,布置于假山隙缝、背阴屋角,或用于风景区、公园的林下、林缘、土坡或陡壁。盆栽点缀窗台、门厅、台阶,也可配置于山石盆景或装饰瓶景。肾蕨叶片常作插花配叶,西欧一些国家和日本常把肾蕨叶加工成干叶,作为干花的陪衬等。鹿角蕨、鸟巢蕨适用于立体绿化布置,如壁挂、悬吊观赏等。铁线蕨全草含挥发油和黄酮类物质,可入药;肾蕨块茎含淀粉,可食用;有的蕨类植物还可作蔬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