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朱凤美(1895~1970)

以后,历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植物保护系主任;曾担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江苏省农学会副理事长、农业部学术委员会委员。 朱凤美 他在麦、稻病害防治研究和实践上成绩显著。30年代开发生药硫磺、红砒拌种,制订出安全有效的麦种处理规范化技术。40年代,发明小麦线虫汰除器,获发明奖。

植物病理学家,中国植物病理学奠基人之一。江苏省宜兴县人。1921年毕业于日本鹿儿岛高等农业学校,回国后任江苏省第一农业学校、安徽省第二农业学校教员,河北大学农专部、武昌大学、北平大学农学院教授。1927年再次去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专攻植物病理学。1930年回国后,历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浙江省昆虫局技师、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贵州省推广繁殖站主任、贵州省农业改进所植物病虫害系主任等职。1949年以后,历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植物保护系主任;曾担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江苏省农学会副理事长、农业部学术委员会委员。

朱凤美

他在麦、稻病害防治研究和实践上成绩显著。30年代开发生药硫磺、红砒拌种,制订出安全有效的麦种处理规范化技术。40年代,发明小麦线虫汰除器,获发明奖。50年代,利用石灰水浸种法,防治稻、麦种子的多种深层病害,同时,发现从油粕中分离培养出的抗生菌霉,可有效地防治小麦腥黑穗病、秆黑穗病,开创了生物防治的新途径,获农业部爱国丰产奖。60年代中期,他通过大量调查与实践,探明了水稻白叶枯病常发地区的传病途径,提出了白叶枯病综合防治措施,1987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他曾主持全国与华东地区稻瘟病和病毒病协作研究,分别拟定出这两种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他的主要著作有《植病诊断》、《真菌分类学提纲》、《真菌分类图册》,并撰写了《中国水稻栽培学》中的水稻病害防治部分。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