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植物病害

或种子受害,有的是根部生病,有的是枝叶受害;有些是在田间受害,有的则在仓库或运输途中受害。植物病害造成的损失是多方面的。①作物减产和品质低劣。历史上曾发生作物因病害严重而绝产,造成大的饥荒。

植物活体在生长或贮藏过程中由于所处环境条件的恶劣、或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扰,致使植物活体受到的损害,包括正常的新陈代谢受到干扰,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遗传功能发生改变,以及植物产品的品质降低和数量的减少等。

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很多,根据有无有害生物的参与以及病害能否传染蔓延而概分为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两类。侵染性病害是由寄主、病原生物和环境因素在特定的条件下发生作用而引起的,这三者俗称为“病害三要素”或“病害三角”,如常见的真菌病害或病毒病害等。非侵染性病害是寄主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所受到的损害,只有寄主与环境两个因素,没有病原生物参与,也不会传染,如冻害、药害或缺素病等等。由鸟、兽、昆虫等动物对植物活体所造成的损害,通常称为雀害、鼠害或虫害;由暴风雨或雷雹对植物造成的损害称为伤害;由干旱或洪涝所造成的损害则称为旱害或涝害,这些损害通常都不称为病害。

植物发生病害的部位可以不同,有的是果实或种子受害,有的是根部生病,有的是枝叶受害;有些是在田间受害,有的则在仓库或运输途中受害。

植物病害造成的损失是多方面的。①作物减产和品质低劣。历史上曾发生作物因病害严重而绝产,造成大的饥荒。如1845年爱尔兰发生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致使数十万人饥饿死亡和几百万人外迁;1943年印度孟加拉邦发生水稻胡麻斑病大流行,饿死200万人,数百万人逃荒;1970年玉米小斑病在美国大发生,导致10亿美元的损失。中国1950年以小麦条锈病为主的小麦锈病大流行,小麦减产约60亿千克;稻区发生的稻瘟病,在流行年份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水果蔬菜和薯类等在贮运中,因病害引起腐烂造成损失常在20%以上;纤维、油料和糖料作物,除因病害造成减产外,病株的纤维低劣、含油率和含糖率下降,品质差,从而降低了商品价值。②引起人畜毒害。一些农产品因受病原物为害产生毒素,对人畜有毒害作用,如感染赤霉病的麦粒,含有赤霉烯酮(zearalenone)等有毒物质,人误食后发生头昏、呕吐和腹泻;感染黑斑病的甘薯块根,含甘薯黑斑霉酮(ipomeamarone)等有毒物质,牲畜食后出现气喘,河南曾发生牛吃病薯引起中毒死亡事件。③限制作物种植。中国东北、华北红麻产区,因红麻炭疽病严重为害而停种;北美种植的美洲板栗,因严重感染板栗疫病而被毁灭。④增加生产投入。每年因防治植物病害投入的人力、物力和各种设备等增加大量经济开支,从而降低了农林经济效益。

植物病害的类别大多根据致病因素中有无生物因素及有无传染性,区分为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根据病原物种类的不同,区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和线虫病害等;有的按寄主植物区分为粮食作物病害、特用作物病害、园艺作物病害和林木病害等;也可以按发病部位区分为根部病害、叶部病害、枝干病害和果实病害等;或按寄主植物的生育阶段区分为苗期病害、成株期病害和收获后病害等;也有的按病原物传播方式区分为气流传播病害、水流传播病害、土壤传播病害和介体传播病害等。非传染性病害常区分为异常气象因素、有害物质和营养元素失调等。异常气象因素区分为温度过高过低、水分失调、光照强弱等;有毒物质区分为空气、水源和土壤污染、盐害等。

有些植物或植物产品患病后,经济价值反而提高,如黑暗或弱光下栽培的韭黄和葱白、患黑粉病的膨大茭白嫩茎,反而提高了食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感染病毒病的郁金香花碎锦,提高了观赏价值等,这些虽为病态植物,其经济价值反而增加,通常不称为“病害”。此外,由机械损伤、昆虫和动物咬伤等,常在短时间内突然形成,无病变过程,则属于伤害,不称为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