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玉米霜霉病

在东南亚、印度和非洲常造成严重损失并影响玉米增产的有下列4种霜霉病,其病原物都属于卵菌、霜霉目的指霜霉属。爪哇霜霉病病原物为玉蜀黍指霜霉[Peronosclerospora maydis(Racib.)Shaw]。在印度尼西亚为害玉米最为严重,年损失高达40%。幼苗受侵染后,全株呈淡绿色,逐渐变黄枯死。成株受害后,多自中部叶基部开始发病,呈白色到黄色条斑,并互相融合而枯死。

由多种霜霉菌引起为害玉米的一种专性寄生真菌病害。系中国对外植物检疫对象。

种类和分布

全世界很多玉米栽培区都有发现,但以亚热带地区为害较重。中国的西南地区及台湾省亦有发现。在霜霉目的指霜霉属(Peronosclero-spora)指梗霉属(Sclerospora)和指疫霉属(Sclerophthora)中,能侵害玉米的至少有9个种,引起的症状相似,包括褪绿条斑、斑驳、矮化、雌雄穗变形以及过多分蘖等。在东南亚、印度和非洲常造成严重损失并影响玉米增产的有下列4种霜霉病,其病原物都属于卵菌、霜霉目的指霜霉属。

爪哇霜霉病

病原物为玉蜀黍指霜霉[Peronosclerospora maydis(Racib.)Shaw]。在印度尼西亚为害玉米最为严重,年损失高达40%。幼苗受侵染后,全株呈淡绿色,逐渐变黄枯死。成株受害后,多自中部叶基部开始发病,呈白色到黄色条斑,并互相融合而枯死。叶鞘和苞叶症状与叶片相似。病株矮小,偶尔抽雄,一般不结苞,多早死。病原菌有两种类型,并有不同形状的吸器,未发现卵孢子。夜间植株表面有露水,气温低于24℃时,在病叶褪绿条斑上长出霜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子囊藉气流和雨水传播并不断再侵染。孢子囊萌发后经寄主气孔侵入,引起局部和系统侵染。高湿多露,土粘排水不良,氮肥过多均有利于发病。该菌除为害玉米外,尚能侵染禾本科杂草。在甜根子草(Saccharum spon-taneum)上越冬的病菌,翌春产生孢子囊,可侵染玉米。在印度尼西亚,病菌在活的玉米株上,从旱季到雨季能周年存活。

菲律宾霜霉病

病原物为菲律宾指霜霉[Peronosclerospora philippinensis(West.)Shaw]。1974~1975年菲律宾因该病使玉米减产8%,损失2300万美元。本病的症状与爪哇霜霉病相似。病菌的卵孢子球形,壁光滑,直径15.3~22.6微米,罕见。菌丝分枝,纤细(直径8微米),吸器小,呈泡囊状。孢囊梗自气孔伸出,无色透明,长160微米以上,上部呈指状分枝2~4次,小梗顶端尖圆,基部有脚细胞。孢子囊无色透明,大小为33.5~47.5×17.5~20(平均40.3×18)(微米)。病害发生轻重与昼夜相对湿度及降雨量成正相关。该菌除侵染玉米外,尚有甘蔗、燕麦和禾本科杂草等寄主。本病菌在致病性上存在着生理分化。

甘蔗霜霉病

是玉米与甘蔗的重要病害。病原物为甘蔗指霜霉[Peronosclerospora sacchari(Miya-ke)Shaw],在印度北方邦塔瑞地区杂交玉米的发病率可达30%或更高。1964年在中国台湾省流行,使三分之二的杂交玉米田受害,发病率高达90%~95%。本病属系统侵染。症状特点是侵染后2~4天叶片上出现圆形小褪绿斑,在下部第3~6片老叶的基部出现系统性症状,为淡黄至白色条纹,并伸展至叶尖,至后期症状不明显。其它症状则与爪哇霜霉病相似。病菌藏卵器黄褐色,球形或不正椭圆形,大小为55~73×49~58(微米)。卵孢子球形黄色,直径40~50微米,壁厚3.8~5微米。孢囊梗单生或双生,从气孔伸出,长160~170微米,宽10~15微米,有脚细胞,向上渐粗,约为基部的2~3倍,0~2个隔膜,上部双分枝2~3次,小梗圆锥形,顶生孢子囊。孢子囊椭圆或长卵形,大小为25~41×15~23(微米)。该菌除为害玉米、甘蔗外,尚能侵染其它十几属禾本科植物。病菌以菌丝在甘蔗病残体上越冬,并成为翌年玉米的初侵染源。带菌的甘蔗插条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

高粱霜霉病

病原物为蜀黍指霜霉[Peronosclerospora sorghi(West.et Uppal)Shaw]。美国1961年首先在得克萨斯州发现,到1980年病区达16个州。泰国1974年发病面积10万公顷。以色列甜玉米的发病率高达50%,损失巨大。病害症状为病株褪绿、矮化,叶片往往有条纹,病健组织之间有一明显的横断分界,形成半叶发病状,直至整个叶片失绿。病株叶片比健株叶片窄而直立。病株雄穗可叶化。卵孢子球形,大小为25~42.9(平均36)微米,具有淡黄色外壁,埋生在维管束间的叶肉细胞内。玉米上很少产生卵孢子。孢囊梗直立,长180~300微米,有脚细胞,顶端双叉分枝1~3次,小梗尖,顶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近圆形,大小为15~26.9×15~28.9(微米)。病菌有生理分化现象,分为高粱致病型与玉米致病型。除玉米、高粱外,该菌尚有其它数属的禾本科植物寄主。土壤中卵孢子以及来自病叶的孢子囊都能引起初侵染,多年生高粱属杂草病株也是早春玉米的侵染源。

病害控制

上述4种玉米霜霉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有:①实施植物检疫;②选用抗病品种;③清除病残组织,当田间出现病株时,要及时拔除和销毁;④药剂防治,应用瑞毒霉等内吸杀菌剂进行叶面喷洒、土壤浇灌或种苗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