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油棕病害

已知油棕病害约35种,重要病害10余种。每年因病害减产10%以上。油棕主产国有尼日利亚、巴西和马来西亚,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也有一定种植面积。中国20世纪60年代曾在海南省大面积栽培。种类 油棕病害按危害特点有幼苗病害、叶部病害、维管束病害、茎秆病害和生理性病害等。幼苗病害最重要的是苗疫病,染病幼苗最后几乎全被致死,少数残存病株生长畸形、矮小而不宜移植大田。

已知油棕病害约35种,重要病害10余种。每年因病害减产10%以上。油棕主产国有尼日利亚、巴西和马来西亚,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也有一定种植面积。中国20世纪60年代曾在海南省大面积栽培。

种类

油棕病害按危害特点有幼苗病害、叶部病害、维管束病害、茎秆病害和生理性病害等。

幼苗病害

最重要的是苗疫病,染病幼苗最后几乎全被致死,少数残存病株生长畸形、矮小而不宜移植大田。许多具经济价值或观赏价值的棕榈科植物的幼苗染病后损失更重,死亡率常达50%~100%。病苗根系皮层腐烂,留下表面空壳和中柱,其上着生深褐色或黑色菌核。病苗叶片失去原有光泽,萎蔫、干枯、心叶坏死。此病由华丽腐霉和Rhizoctonia iamellifera Small复合侵染所致。病菌分别以厚垣孢子和菌核在土中残存。病害多在10月至翌年3月旱季发生,土壤温度高有利于发病。油棕上还有弯孢苗疫病〔Curvularia maculans(Bancr.)Boed.〕,危害性不及苗疫病。病害控制:①用黑色聚乙烯袋育苗,定期淋水保持土壤湿润;②旱季遮荫以降低土壤温度;③袋育苗淋灌苯菌灵与福美双,地播苗床预先用五氯酚钠处理。

叶部病害

最重的是雀斑病,非洲油棕植区普遍发生,所有油棕品种从幼苗到成株整年发病,造成叶片坏死,削弱植株营养生长推迟结果。开始在完全展开的嫩叶上出现分散、透明、针尖状斑点,后扩大成下陷、深褐色、有橙黄色晕圈的病斑。病斑汇合使局部或整张叶片枯死。病原物为油棕尾孢。分生孢子借雨水和气流传播,在25~32℃的高湿条件下流行。病害控制:清除重病和枯死的叶片;增施钾肥;喷施代森锰锌或敌菌丹保护叶片,或向病株土壤淋灌苯菌灵与福美双。油棕的其他叶部病害有叶腐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灰斑病〔Pestalotiopsis palmarum(Cooke)Stey.〕,眼斑病〔Exserohilum rostratum(Drechsler)Leonardlet suggs.=Helminthosporium halodes Drechsl.var.elaeicola Kovach.〕,三种类型的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et Schrenk,Botryodi-plodia palmarum(Cooke)Petr.et Syd.,Melanco-nium sp.〕,叶斑病(Cylindrocladium pteridis F.A.Wolf.),黄斑病(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黑斑病〔Parodiella circumdata(Kunze)Rehn.〕,紫斑病〔Alternaria porri(Ell.)Cif.〕,煤烟病(Meliola elaeisF.L.Steves.)和藻斑病(Cephaleuros vires-cens Kunze)等。

维管束病害

萎蔫病是油棕最严重的病害,能造成油棕园10%~40%的植株损失。最早在扎伊尔发现,以后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刚果、贝宁和喀麦隆相继发生。染病幼苗生长矮小,外轮叶片干枯,茎干维管束呈褐色、粉红色或黑色。3~15龄成株受害,嫩叶变黄发亮,后抽叶片逐渐变短,病株呈平顶状,外轮叶片干枯。慢性型病株可存活若干年;急性型病株的老叶在近基部折断、下垂,几周内或几个月内整株死亡。病原物是尖孢镰孢油棕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elaeidis)。病菌在土中可存活1年以上,从油棕根系和气囊侵入,然后进入木质部的导管。病菌可由种子传播,在冗长旱季容易发现。土壤含钾量低的园地病害较重。病害控制选用耐病或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增施钾肥,适度灌溉,清除重病树,轻病株淋灌苯菌灵。突发性萎蔫病是油棕另一种萎蔫型病害,在拉美油棕植区广泛发生,在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和厄瓜多尔造成很大损失。病株开始表现为老叶片顶端小叶尖端变褐,以后扩展到嫩叶,一个月内所有叶片变成古铜色。病株果实腐烂、脱落,根系腐烂,最后整株死亡。病原物是植鞭毛虫,选种抗病品种可控制此病。

茎秆病害

最重要的是茎基腐病和根朽茎腐病。茎基腐病是10龄以上油棕树的致命病害,重病园植株损失率达80%。病株部分茎秆组织腐烂,其上常见病菌子实体;病株叶片从基部折断,下垂,形成斗篷状。病原物为灵芝属真菌,常见种是灵芝(Ganoderma lucidium)。担孢子借风传播,根系与病株接触也能传病。前作是油棕、椰子或橡胶树的土地上种植油棕,病害发生早且严重。种油棕前清除植地上所有树桩和茎干是主要防治措施。根朽茎腐病是6~8龄油棕根系和茎干的致命病害。在最低层的叶片基部出现湿腐,叶片老熟前脱落;上部叶片严重萎蔫,外轮叶片折断,树冠突然干缩;茎干组织腐烂,外生白色菌索,木质纤维变黑,其上着生大量子实体。病原物为蜜环菌。病菌借根状菌索传播蔓延,先侵入根系、后侵入茎基部,再蔓延到邻近植株。砍伐丛林后焚烧过的林地,酸性土壤和沙质瘦地病重。病害控制:开垦时清除丛林树桩而不烧屺,注意林地排水,施用镁石灰石,切除轻病株的腐烂茎干组织,用杀菌剂消毒保护,清除和烧毁重病株。

其它茎干病害有茎基干腐病〔Ceratocystis para-doxa(Dade)Moreau〕,高茎腐病〔Phellinus noxius(Corner)G.H.Cunn.〕和黑色基腐病〔Ustulina deusta(Hoffin ex Fr.)Lind.〕。

果病

最重要的有黑穗腐病。世界分布。不同发育阶段的果穗和果实均可感病,果穗腐烂率6.3%~80%。世界分布。在雨季或高湿条件下病果蒂部变褐色、水渍状腐烂、易脱落,严重时整穗果实腐烂,病果穗常被白色菌索覆盖;旱季染病果穗黄褐色、僵硬而不腐烂。主要病因是授粉不良和被棕榈小皮伞(Marasmius palmivorus Sharples)侵害所致。控制途径是及时进行人工授粉、施足肥料、及时灌溉和清除染病果穗。

生理病害

有授粉不良引起的果穗腐病、缺氮引起的叶褪绿症、缺钾引起的中部树冠黄化症、缺镁引起的橙叶症和缺硼引起的钩叶症。

此外椰树的三种毁灭性病害:致死性黄化病(类菌原体)、红环腐线虫病〔Rhadinaphelenchus cocophilus(Cobb)Goodey〕和椰子致死类病毒(Cadang cadang viroid,ccRNA)引起的败生病都可为害油棕,是油棕生产的潜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