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油茶病害

中国南方各省发现有70余种,重要的有炭疽病、软腐病、煤污病、饼病、半边疯、白绢病、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和根结线虫病等。油茶产区一般因病减产10%~30%,重病区减产40%~50%。局部地区病害大流行可致大面积油茶林枯死。油茶炭疽病油茶最重要的病害。病原物是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

中国南方各省发现有70余种,重要的有炭疽病、软腐病、煤污病、饼病、半边疯、白绢病、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和根结线虫病等。油茶产区一般因病减产10%~30%,重病区减产40%~50%。局部地区病害大流行可致大面积油茶林枯死。

油茶炭疽病

油茶最重要的病害。病原物是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南方各省都有发生,为害果、叶、嫩梢、枝干和花,以果、叶受害最重,严重时病果和落果率达40%以上。果上形成褐色或黑色圆斑,轮生许多黑色小点;叶上圆形或半圆形病斑,有隆起不规则状同心褐色轮纹,轮纹间灰白色,病斑上轮生许多黑色小点。高湿时,病叶病果上的分生孢子盘着生大量分生孢子传播为害。分生孢子从叶和果的表皮侵入,在组织中繁殖和蔓延,形成病斑,潜育期一般5~7天,如此反复侵染,造成病害发展和流行。油茶不同种、品种及个体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长瓣短柱茶〔Camellia grijsii Hance(C.yuhsienensis Hu)〕即攸县油茶抗病性最强,小果油茶(C.meiocarpa Hu)次之。一般油茶以果表面绒毛密而长,脱落迟,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厚,且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果壳内磷、钾元素及纤维素含量高,多酚氧化酶活性强的抗病性强。油茶林中常有一些感病单株,年年发病早且重,成为炭疽病发病中心。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传播和侵入都需有雨水。温度适宜时,阴雨高湿易导致炭疽病大发生。病害盛发期一般在春秋多雨季节,高温干旱不利于病害的发生。

炭疽病的控制,远离发病油茶林选择苗圃,减少外来菌源的传入;种子用多菌灵、苯来特、托布津等浸种或拌种;老圃地用五氯硝基苯粉撒在播种沟内或撒在床面与土壤拌匀,或将枯枝落叶或柴草堆在苗床上焚烧,减少病菌数量;精选种子,适时播种,圃地轮作,禁止病苗出圃,修枝整形,及时清除病苗及病残体;选育抗病品种,用抗病丰产单株接穗嫁接育苗;发病期用波尔多液、退菌特、托布津、多菌灵喷撒可控制炭疽病、软腐病等多种真菌病害。

油茶软腐病

病原物是油茶伞座孢菌(Agari-codochium camelliae)主要为害叶和果,重病株果发病率达82%,落果率达75%,苗木发病率严重的达95%。叶片发病后出现圆形或半圆形病斑,黄色或黄褐色,呈水渍状腐烂,天气潮湿时迅速扩展成不规则状的大斑,造成叶片腐烂脱落;果实上出现湿腐状圆斑,严重时全果腐烂而脱落。高湿条件下,病部表面产生圆形颗粒状分生孢子座,震动时易脱落。病部黑色小点上产生粉红色分生孢子堆。其控制参见油茶炭疽病

油茶半边疯

又名白皮病、白腐病、干枯病、石膏病等,是一种枝干病害。病原物是碎纹伏革菌(Corticium scutellare)。分布广东、广西、浙江、江西、湖南、贵州等省。病菌从背荫面侵入枝干基部或中部,引起皮层腐烂,周围形成愈伤组织,纵向扩展形成长条形病斑。后皮层脱落,木质部干枯并呈现白色疏松腐朽,表面覆盖一层膜状白色菌体。枝干受害后,树势明显衰退,枝叶稀疏,叶片发黄,继之落叶、落花和落果,终至枝干枯死。重病区株发病率高达50%,严重影响油茶生产。在老油茶林中,萌芽条多、地势低洼、杂草丛生、阴湿加之抚育管理粗放,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病害的控制可用刀刮除病部,然后涂抹波尔多浆或托布津药液。

油茶白绢病

病原物为齐整小核菌(&lerotium rolfsii)。广泛分布于油茶产区。病菌从苗木茎基部侵入,引起根腐,造成顶端叶片枯萎下垂,最后整株枯死。病圃苗木发病率可高达50%以上。苗木茎基部附近出现白色绢丝状菌丝,高温潮湿条件下可见油菜籽状的菌核。高温干旱易导致白绢病流行。病害控制参见油茶根结线虫病。

油茶煤污病

病原物主要是山茶小煤炱(Meliola camelliae)和茶煤炱(Capnodium theae)。为害叶和嫩枝,产生黑色煤尘状菌苔,阻碍光合作用,轻者使油茶生长不良,落花落果,重者枝叶枯死甚至整株枯死。蚜虫和蚧壳虫大量为害,易导致煤污病的发生。应用乐果乳油、敌敌畏乳油、松脂合剂等,控制蚜虫和蚧壳虫,可减轻煤污病。

油茶饼病

又称茶苞病、叶肿病和茶桃等,由细丽外担菌(Exobasidium gracile)侵染所致,为害花芽、叶芽和嫩叶。花芽受侵后,子房膨大成桃形,中心形成空腔;叶芽常数张叶片或整个嫩梢同时发病,叶片肿大呈肥耳状,嫩梢肥肿粗短;嫩叶感病后,局部或全叶肿大。所有发病器官米黄色或淡红色,表皮开裂,露出白色粉状层,即病菌的子实层,最后腐烂。饼病在高山地区低温高湿油茶林中嫩芽抽生时易发生。

根结线虫病

病原物是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分布广东、广西、湖南和湖北。根部形成许多大小不等,表面粗糙的念珠状或长梭形根结,严重时发出多级次生根盘结成面饼状。切开根结,可见白色粒状物的根结线虫存在。根系被破坏及组织逐步坏死腐烂而造成苗木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凋萎枯死。选择开阔向阳、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新垦地作为苗圃是预防白绢病和根结线虫病的重要措施。根结线虫为害重的圃地还可用呋喃丹、灭线磷、克线磷等处理土壤。

油茶藻红斑病

病原物是寄生性红锈藻为害叶片和嫩枝,形成灰绿色、灰白色或红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表面毛毡状,上有略呈放射状的细纹。严重时叶发病率高达80%,病叶脱落。油茶林过度密植,林间湿度大,通风透光差,易发生藻斑病。

寄生性种子植物

油茶上已发现有13种,主要是桑寄生、樟寄生、油茶寄生、槲寄生和日本菟丝子等,分布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贵州、云南、四川。油茶受寄生性种子植物寄生后,生长势差,叶早落,不结果实,严重者整株死亡,重病林茶油损失率达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