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高粱黑穗病

由黑粉菌引起,主要为害高粱穗部的一类真菌病害。种类和分布中国已报道的有丝黑穗病、散黑穗病、坚黑穗病、花黑穗病、长粒黑穗病及光黑穗病,其中以丝黑穗病和散黑穗病发生普遍,为害较重。高粱丝黑穗病在辽宁、吉林和山西等省发生普遍而严重。常年平均发病率为10%,严重的达20%~30%,个别地块高达80%

由黑粉菌引起,主要为害高粱穗部的一类真菌病害。

种类和分布

中国已报道的有丝黑穗病、散黑穗病、坚黑穗病、花黑穗病、长粒黑穗病及光黑穗病,其中以丝黑穗病和散黑穗病发生普遍,为害较重。

高粱丝黑穗病

在辽宁、吉林和山西等省发生普遍而严重。常年平均发病率为10%,严重的达20%~30%,个别地块高达80%,成为高粱上的主要病害。穗部受害后全穗变成黑穗。病穗外膜破裂后散出黑粉(病菌冬孢子),仅残留成束的黑色丝状物,即花序的维管束组织,故称丝黑穗病。病原物为丝轴黑粉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Kühn)Clint.〕,属担子菌,黑粉菌目。冬孢子需经生理后熟后方能萌发,在32~35℃湿润条件下处理30天,可显著提高萌发率。病菌在人工培养基上能生长。冬孢子深埋土内可存活3年,散落于土壤或在粪肥内的冬孢子为主要侵染源。冬孢子萌发后以双核菌丝侵入高粱幼芽,从种子萌发到芽长1.5厘米时为最适侵染期。入侵菌丝初期在生长锥下部组织内,40天后进入内部,60天后充满于分化的花芽内。丝黑穗病是幼苗系统性侵染病害。病菌有两个寄生专化型:高粱专化性,侵染高粱,虽能侵染玉米但发病率极低;玉米专化型,仅侵染玉米,不侵染高粱。美国报道该菌有4个生理小种,中国报道有3个。土壤温度和含水量高低与发病轻重关系密切,在土温28℃和土壤含水量15%时发病率最高,春播时土温低或覆土厚而延长幼苗出土时间的发病重,轮作发病轻,连作发病重。病菌除侵染高粱外,尚侵染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约翰逊草(Sorghum halepense)及玉米等。

高粱散黑穗病

发生普遍,一般发病率10%左右,个别重病地可达70%~80%。主要为害穗部,成熟后薄膜破裂散出全部黑粉(病菌冬孢子),残留长而稍弯曲的黑色中柱。病原物为轴黑粉菌〔Sphacelotheca cruenta(Kuhn)Potter〕,属担子菌,黑粉菌目。冬孢子粘附于种子表面,以种子传病为主,在室内可存活3~4年,散落于土壤内可存活一年,但存活率较低,不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当高粱种子在土壤内萌发时,粘附于种子上的冬孢子也同时萌发产生先菌丝,形成双核侵入丝从幼芽侵入成为系统性侵染。冬孢子在12~36℃均能萌发,以25℃最适,侵染适温为20~25℃。播种后遇土温低或覆土厚出苗慢时发病重。病菌除侵染高粱外,尚可侵染苏丹草。病菌有生理分化和异宗配合现象。

高粱坚黑穗病

为害穗部,只侵染子房形成一个坚实的冬孢子堆,外包一层坚硬的薄膜不易破裂。病原物为坚轴黑粉菌〔Sphacelotheca sorghi(Lk.)Clinton〕,属担子菌,黑粉菌目。冬孢子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13年,通常粘附于种子表面以种子传病为主,土壤传病不是主要的。病菌也是从幼芽侵入成为系统性侵染。寄主仅限于高粱属植物。病菌有生理分化现象,已报道有8个生理小种。

高粱花黑穗病

仅侵染穗的中下部少数子房使其变成黑粉粒,多混生于健粒之间。病粒僵硬内部无中轴。病原物为见城黑粉菌(Ustilago kenjiana Ito),属担子菌,黑粉菌目。冬孢子变褐色后不经休眠期即可萌发,在室外可存活一年半,在土壤内越冬后便丧失活力,室内能存活3年。该病为花器局部侵染,侵染后当年发病,属局部性侵染病害。

高粱长粒黑穗病

通常仅侵染穗部的5~6个小穗,使籽粒变为黑粉粒,受害子房形成长圆形,稍弯曲的冬孢子堆长达2~3厘米。病原物为埃伦团黑粉菌(Sorosporium ehrenbergii Kühn),属担子菌,黑粉菌目。冬孢子可粘附于种子表面或在土壤内越冬,在土壤内可存活5年。试验证明长粒黑穗病为一种局部花器侵染,侵染后当年发病。除侵染高粱外,尚能侵染苏丹草、约翰逊草及多种高粱属植物。

高粱光黑穗病

过去报道发生于光高粱(Sorg-hum nitidum)和锯齿须芒草(Andropogon serratus)上,在中国仅见于南京和山西省榆次县。穗轴受害后,初包一层白膜,破裂后穗轴表面呈黑色,为一层冬孢子所覆盖。在病叶上沿叶脉产生黑色,条状冬孢子堆,叶片往往撕裂。病原物为光高粱轴黑粉菌〔Sphacelotheca taiana(Syd.)Ling〕,属担子菌,黑粉菌目。本病可通过土壤和种子带菌传播。

病害控制

上述六种黑穗病除花黑穗病和长粒黑穗病是花器局部侵染外,其它黑穗病均为系统性侵染,主要借种子或土壤带菌传播发病,因此在防治上主要采取种植抗病的杂交种和品种,以及进行种子处理,实行3年轮作,早期拔除病株等综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