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种蚕饲育

以繁育优质多量的蚕种为目的的一种养蚕方法,又称种茧育。种蚕饲育的原理、技术同丝茧育无大差异。种蚕饲育的目的,主要是使原蚕成长发育强健,提高生命力,稳定化性,生产出蛹体重、卵质充实,产卵量多的种蛾。种蚕饲育须注意以下几个技术环节。饲料桑叶是桑蚕唯一适合的饲料,为了充分供应优质的种蚕用桑,要建立小、大蚕专用桑园,栽植优良桑品种,加强肥培管理,增产营养好的适熟桑叶。

以繁育优质多量的蚕种为目的的一种养蚕方法,又称种茧育。种蚕饲育的原理、技术同丝茧育无大差异。种蚕饲育的目的,主要是使原蚕成长发育强健,提高生命力,稳定化性,生产出蛹体重、卵质充实,产卵量多的种蛾。种蚕饲育须注意以下几个技术环节。

饲料

桑叶是桑蚕唯一适合的饲料,为了充分供应优质的种蚕用桑,要建立小、大蚕专用桑园,栽植优良桑品种,加强肥培管理,增产营养好的适熟桑叶。小蚕的营养主要用于蚕体成长,大蚕的营养主要供丝腺生长与造卵物质积累。优良的叶质对原蚕健康成长,产卵量多有极大影响。造卵数由种蚕4~5龄期食下桑叶在体内积累的造卵营养物质的量所决定。体质强健,发育良好、生命率高的种蚕,其蛹体重,造卵数与产卵量多,卵质充实。生产上饲养的多丝量品种,小蚕期发育较快,选采桑叶要注意适熟程度,大蚕期发育稍慢,要求叶质充实,以充分成熟叶为宜。必须除尽嫩叶,因嫩叶的营养少,水分多,易使蚕体虚弱,诱发3眠蚕、不结茧蚕与半蜕皮蛹,导致卵质差,产卵量减少。

给桑量是直接提供足够的营养,使种蚕健壮成长,发育良好的关键。必须以蚕的生理为基础,根据蚕品种的特性,发育时期、经过长短、食欲程度、食桑快慢,结合当时桑叶的适熟程度、环境条件及蚕座状况等等,考虑给予相适当的桑量,促使蚕体坚实强壮活泼,充分发挥出品种的优良特性,产卵量多,卵质充实。如对以上各项情况掌握不当,容易养成种蚕体躯肥大,茧形丰满,但蛹体虚弱,产卵量少,卵质不良;不受精卵与死卵多,产卵排列不整齐,堆叠卵多。这样的蚕卵中有较多个体小、比重轻的卵,对于浸酸、冷藏的抵抗力差。在原蚕饲育上,对于给桑的质量及数量务必注意。

化性控制

2化性种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发生化性变化,以催青期的环境影响为最大。2化性种蚕种催青期中虽用高温感光催青法,使化性向产越年性卵转变,但在饲育期间,仍须注意环境条件对化性的影响,促使稳定,达到全部产越年性卵。饲育温度对化性的影响是:1~3龄感受高温趋向越年性,4~5龄发生逆转,感受低温趋向越年性。光线具有与温度相同的作用,1~3龄每日照明时间长趋向越年性;4~5龄每日照明时间短趋向越年性,特别要注意夜间给桑应尽量缩短开灯时间。饲育湿度1~3龄可偏多湿,4~5龄宜偏干燥。

饲育环境

温湿度对原蚕生理作用与生命活动有极大影响,通过蚕的生长发育影响到产卵机能。为使种蚕各个组织器官的生理机能保持平衡,发育健全良好。种蚕生理最适温度和适宜的湿度是1~3龄为25.5~26℃,湿度为80%;4~5龄为23~24℃,湿度为70%。光线对种蚕体质与茧质影响不明显,但对于蚕的活动有影响。明饲育时蚕的活动范围较大,食桑时间较长,食桑量与消化量稍多,这一情况可适用于小蚕期;大蚕期以暗环境对化性稳定有利,故生产实践上,按照自然规律昼明夜暗为宜。另一方面要防止在1~2龄中与3~4龄后期接触28℃高温;4~5龄接触22℃低温;避免给予嫩叶等,以减少3眠蚕、5眠蚕、不结茧蚕与半蜕皮蛹的发生。

预防蚕病

种蚕饲育中对蚕病要始终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杜绝微粒子病。周围环境通路等要经常保持消毒后的清洁卫生,蚕室蚕具等在蚕期前后都要严格彻底消毒,消灭感染源(见蚕室蚕具消毒)。饲育中对于落小蚕、迟眠蚕、发育不良蚕等,都要详细检查有无病菌感染或其它发病因素。如果发现病蚕,务要查明发病原因,立即采取紧急防治措施。对于残桑、蚕粪及蚕具用品等都要及时消毒处理,不能有遗留病菌蔓延扩大,确保种蚕健康发育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