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

20世纪10~40年代的中国蚕业改进组织。1916年法、意两国在沪丝商鉴于当时丝价高张,深恐日本垄断生丝市场,乃谋提倡中国蚕丝事业,作为抵制的补救办法,期在中国取得廉价优质茧丝,满足其本国丝织业原料的需要。1917年2月法国在沪商会会长麦田(H·Modier)发起征得英、美在沪丝商同江、浙、皖丝茧总公所同意,组成以改进江、浙、皖3省的蚕桑生产为名义的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以下简称改良会)。

20世纪10~40年代的中国蚕业改进组织。1916年法、意两国在沪丝商鉴于当时丝价高张,深恐日本垄断生丝市场,乃谋提倡中国蚕丝事业,作为抵制的补救办法,期在中国取得廉价优质茧丝,满足其本国丝织业原料的需要。1917年2月法国在沪商会会长麦田(H·Modier)发起征得英、美在沪丝商同江、浙、皖丝茧总公所同意,组成以改进江、浙、皖3省的蚕桑生产为名义的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以下简称改良会)。开办费由法、英、美3国在沪商会、洋商丝公会及江、浙、皖丝茧总公所捐助(意商退出,日商加入)。之后江、浙、皖丝茧总公所呈请北京政府并由英、法、美国使团咨请中国财政部核准由海关关余项下每月拨付银2,000两作补助费;1918年增至每月银4,000两;1922年再增至每月银8,000两。另外向江、浙、皖3省茧商附征改良费,经法国在沪商会商请法总领事将中、法两国没收的前德国同济德文医学校的一部分房屋作为改良会会所,并由中外丝商联合组成董事会,执行部掌管具体会务。董事会由正、副会长、名誉会计与书记各1人和华董2人组成。当时选麦田为会长,请法国专家费咸尔(Viel·P)为总技师,总管一切日常会务。中国政府农商部派监理1人。实际上,执行部的权力操于外人之手。

改良会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方法生产优良蚕种,供给江、浙、皖3省蚕农饲养,促进3省蚕丝业的发展。1917年先在上海浦东设蚕种场,此后在江苏省无锡县横林(1918年起)、浙江省绍兴县(1918~1919)、江苏省无锡县东北塘(1919~1920)、苏州(1919年起)、浙江省嘉兴县(1920年起)、诸暨县(1920年起)、南京(1921年起)、安徽省青阳县(1921年起)等处设立蚕种场。开始,各场多是租屋买叶养蚕,所生产蚕种多数不合要求,病毒率高、成本高、数量少。1920年起向法、意两国购买大量蚕种,但质量也差,有微粒子病毒,蚕农饲养失败,但仍年年购进,多数焚毁,直到1926年费成尔离职后停止购种。费成尔在改良会任职8年,毫无成绩,徒耗大量白银购买劣种。以后董事会选何尚平为总技师,由南京政府增派董事,行政权收归国有。

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会址(江苏镇江)

自从创办南京种场以来,认为宁镇一带丘陵地广、土质优良、无蚕病传染。因此,决定在镇江创办新场,以生产秋蚕种为主。1926年秋葛敬中赴镇选购四摆渡铁路南侧丘陵地350亩,规划垦植栽桑、建筑蚕室住房等,由永泰、瑞纶两丝厂捐助机械冷藏库1座。1927年春饲育原蚕生产1代杂交种11,000余张,全部入冷库作秋蚕种。以后大量生产人工孵化秋蚕种,为江、浙两省大规模推广饲养夏秋蚕奠定基础。对南京、苏州两场决定扩建;无锡县横林、嘉兴县等5个场一律停办。

1925年在无锡县堰桥设指导所,派员宣传指导消毒、暖种,进行养蚕示范,保证了蚕茧的优质高产。翌年在江苏省无锡县、浙江省嘉兴、诸暨县和安徽省全椒县增设7所。1927年在无锡办女子蚕业讲习所,1929年迁至镇江改名为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女子蚕业学校。为完善组织机构,又决定设研究部于上海、推广部于镇江、蚕种部辖苏州、镇江、南京3个种场。

镇江、丹徒、句容、江宁等地陆续办起私营蚕种场十余处,改良会扶助各蚕种场的经营管理,如蚕种集中冷藏浸酸、推广分发各地饲养及蚕种的共同催青和小蚕共同饲养等事宜。春、秋两季发出蚕种100余万张。为供给各种场的原种需要,1929年扩大镇江、南京两场的原种部,推广部在江、浙两省设4个办事处,统辖40余个蚕桑指导所。

1930年前后沿海一带走私风盛,海关收入锐减,关余补助费完全停发。此后改良会的经费全部自给自足,主要是以蚕种收入盈余维持开支。苏、镇、宁3场年产原种和普通种约达16万张。改良会对于改良蚕种的生产和推广、普及提高广大蚕农的养蚕技术;为发展苏、浙、皖、鲁、鄂数省的蚕丝业作出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1月战火延及苏州、无锡。鉴于镇江地处水陆要冲,留校部分师生和种场工作人员,先后撤离经武汉入川。随带蚕种十余万张,参加四川省的蚕桑生产,对促进发展四川蚕丝事业起到一定作用。继四川之后,云南蚕桑生产建设也蓬勃发展。当时需要业务技术人员至为殷切,于是1940年派员赴沪招请大批技术员并招收女子蚕校的第8届3年级学生,取道海路至云南,参加云南蚕桑改进所工作。该所推广部设于楚雄,开发滇西一带即楚雄、祥云、大姚、永胜、保山、丽江、大理、鹤庆等十余县的蚕桑事业,同时在楚雄恢复镇江女子蚕业学校,使上海来的学生续读,继续为云南培养蚕桑技术人员。学生毕业后,学校停办。

1945年日本投降。当时由政府创立中国蚕丝公司于上海,统管全国各省有关桑、蚕、茧、丝的产、供、销、贸等一系列事业,改良会各部分完全转移给中国蚕丝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