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中国古蚕书

和珠江三角洲尤为兴盛。各时期蚕业的兴衰,也反映到蚕书的编写刊行上来。中国的古蚕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论述栽桑养蚕的蚕业专书;另一类是有蚕桑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古农书。元以前的古蚕书 蚕业专书 《王景蚕织法》据姚振宗《后汉艺文志》著录有《王景蚕织法》一书。王景于东汉初年任庐江太守,教民蚕织,此书可能就是他在庐江时为提倡蚕织而写的蚕业专书,原书已佚。

中国在清代及清代以前各个时期的重要蚕业著作。蚕书的编写刊行和各时代蚕业的兴衰有密切关系。在历史上,中国蚕业的兴衰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①元以前,凡是宜蚕的地方,一般农家一方面从事作物栽培,同时都种几株桑,养一点蚕,即所谓“农桑并举”,这时期蚕桑是农家很普遍的副业;②从明代开始,受植棉业发展的影响,全国蚕桑业普遍萎缩,只浙西等少数地区独特繁荣;③清代以后,受丝绸外销的刺激,全国都提倡蚕桑,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尤为兴盛。各时期蚕业的兴衰,也反映到蚕书的编写刊行上来。

中国的古蚕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论述栽桑养蚕的蚕业专书;另一类是有蚕桑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古农书。

元以前的古蚕书

蚕业专书

《王景蚕织法》

据姚振宗《后汉艺文志》著录有《王景蚕织法》一书。王景于东汉初年任庐江太守,教民蚕织,此书可能就是他在庐江时为提倡蚕织而写的蚕业专书,原书已佚。此外,《氾胜之书》曾说到:“卫尉前上蚕法”,此处所说的“蚕法”,可能也是一篇蚕业专著,时代则早于《王景蚕织法》约半个世纪。

《蚕经》等4种

元以前的蚕业专著,还有《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中所载不知撰者姓氏的《蚕经》、《宋史·艺文志》著录的五代末孙光宪撰的《蚕书》、北宋时伪托汉淮南王刘安撰的《养蚕经》、北宋后期《秦观蚕书》等4种。上述4种蚕业专著,只有《秦观蚕书》流传至今。《秦观蚕书》全文不到1,000字,内容却涉及养蚕、缫丝、织绸等方面。据秦观在序言中声称:“今余所书与吴中蚕家不同者皆得之兖人”。可见此书记述的主要是兖州一带的蚕织方法。

综合性古农书

《氾胜之书》

西汉后期氾胜之撰。原书已佚,今有辑佚本。书中有直播育苗的桑树繁殖法等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汉代尚有《种树藏果相蚕》一书,原书早已失传。

《齐民要术》

山东贾思勰撰。全书10卷,共92篇。其中“种桑柘”一篇谈到栽桑养蚕技术上的某些问题,从中可以约略窥测6世纪以前中国北方蚕桑技术的概貌。

《陈旉农书》

宋代陈旉撰。全书3卷,下卷论述蚕桑生产。

《农桑辑要》

元政府司农司纂辑。初稿成于至元10年(1273年),后又作了修订。全书7卷,其中一卷讲栽桑,一卷讲养蚕。对古代北方蚕桑技术有较全面的叙述。

《王祯农书》

作者王祯,山东人。成书于元皇庆2年(1313年),此书由“农桑通诀”、“百谷谱”及“农器图谱”3部分组成。“农桑通诀”中的“种植篇”有栽桑技术方面的记述;“蚕缫篇”有养蚕缫织方面的记述。其内容大多辑自《农桑辑要》等书。“农器图谱”12卷是全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图谱中绘有养蚕工具图15幅,栽桑工具图10幅,缫织机具图16幅,每幅图后都附有说明和诗。从这些图画诗文中可以了解当时蚕桑工具的形制和使用情况。

除上述5种外还有东汉崔寔撰的《四民月令》、唐代韩鄂撰的《四时纂要》、元鲁明善撰的《农桑衣食撮要》等农家历性质的书,也是综合性一类的农书。栽桑养蚕是元以前农家相当普遍的副业,上述农书中在叙述逐月农事的安排中,都列有栽桑养蚕的活动。

明及清代前期的古蚕书

明代是中国植棉业大发展的时代,因此丝棉和丝织品在衣被原料中的地位,明显受到棉花的排挤,以致使蚕桑生产逐步趋于萎缩。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太湖湖滨各县,尤其是浙西嘉兴、湖州一带的蚕桑业非但没有萎缩,反比过去更加繁荣。这种情况,在当时编写刊行的蚕书上也有所反映。元以前的古蚕书大多论述北方的蚕桑方法,明以后则以论述太湖地区的养蚕栽桑方法为主。

蚕业专书

明代有一种蚕业专书,清代前期有3种蚕业专书,这4种蚕业专书,除《豳风广义》外,其余都出于太湖地区人士的手笔。

《黄省曾蚕经》

黄省曾,苏州人。此书作于16世纪前期,全文仅2,000余字。概括地介绍太湖地区栽桑养蚕中的一些重要措施。

《豳风广义》

陕西兴平人杨屾,于雍正7年(1729年)起学习浙西的栽桑养蚕方法,自己经营蚕桑生产,后于乾隆5年(1740年),参考《农桑辑要》等书写成,全书分3卷,第1卷讲栽桑,第2卷讲养蚕,第3卷则讲放养柞蚕和猪、羊、鸡、鸭的饲养。

《蚕桑说》

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沈潜,于乾隆7年任四川罗江县(今德阳县、安县)知县时为提倡蚕桑而写。他在文中说:“潜系浙人,生长于蚕桑最佳之处,知之甚悉。”所以他写的是嘉兴一带的养蚕方法。全文仅2,000余字,分5节,1节谈栽桑,其余4节讲养蚕。内容简略,流传不广。

《吴兴蚕书》

浙江归安(今湖州市)人高铨撰。书中所述都是湖州的栽桑养蚕方法。尤其在养蚕方面更有独到的阐述。全书约3.5万字,内容完善,有人誉此书“本末赅备,精确绝伦”。评为古蚕书中的佳作。

综合性古农书

明代和清代前期有蚕桑内容的综合性古农书亦有多种,但以《沈氏农书》和《补农书》为较有价值,这两书是小型地方性农书。

《沈氏农书》

作者不详,只知道是湖州一位姓沈的人所撰,桐乡张履祥对《沈氏农书》作了补充。所以张氏写的称为《补农书》。因为水稻和桑树是湖州农村最主要的两种作物,所以两书都以种稻及栽桑技术为主要内容,也兼及养蚕,它们具体反映了当时湖州栽桑养蚕的一些措施。

《农政全书》、《授时通考》

明末徐光启撰的《农政全书》和清代前期内廷词臣奉勅编纂的《授时通考》,是中国古代两部大型的综合性农书。前者全书60卷,后者78卷。《农政全书》第31~34卷为蚕桑;《授时通考》的最后8卷为蚕桑。蚕桑在两书中都占相当比重,但其内容完全自前人著作中辑来,没有新的材料,它们只起着旧资料的保存整理作用,给读者以检索的便利。

《便民图纂》

明代前期吴县知县邝璠编的《便民图纂》,清初蒲松龄撰的《农桑经》和乾隆年间四川人张宗法编的《三农记》等,都讲到蚕桑,但内容简略。

《天工开物》

明末江西奉新人宋应星撰的《天工开物》,此书不是农书,但书中有“乃服”一卷,主要论述缫丝、织绸等方法,也简略地说到养蚕中的问题。它说到桑蚕1化性雄蛾和2化性雌蛾交配,可以培育出良种,又说到营茧和缫丝时用炭火,以提高丝的品质,这些都是其它古蚕书中未曾述及的。

清代后期的古蚕书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丝绸商人蜂涌来华掠夺丝茧等物资,刺激了蚕桑生产的发展。农家栽桑、养蚕比经营其他农业有较好的收益。官府也以丝茧捐税为利薮所在,于是提倡栽桑养蚕的活动盛行一时,熟悉蚕桑生产人士,或出于发展蚕桑的热心,或受官府的委托,纷纷编写叙述栽桑养蚕方法的蚕业专书,鸦片战争以后半个多世纪中,刊行的蚕业专书不下100多种。

《广蚕桑说》和《蚕桑辑要》

江苏溧阳人沈练于道光20年(1840年)在安徽绩溪县提倡蚕桑时,以其在家乡栽桑、养蚕的经验,写成《蚕桑说》,同治8年(1869年)浙江归安(今湖州市)人沈秉成在江苏镇江任官时,为推广蚕桑生产,编成《蚕桑辑要》。书中以“诸家杂说”和“蚕桑图说”两部分为主体,介绍蚕桑技术。“诸家杂说”论述蚕桑缫织方法,其中一部分材料辑自前人著作,一部分则为沈秉成编书时所新增;“蚕桑图说”将当时湖州一带所常用的蚕桑工具绘成简图,并附以说明,这些简图常为后出各蚕书所采用。此书较切实用,为当时蚕桑工作者所重视。《蚕桑辑要》问世以后,沈练作的《蚕桑说》即以《蚕桑辑要》为依据,增加部分材料,改名《广蚕桑说》,光绪元年(1875年)浙江人仲昴庭,光绪33年湖州人章震福,又先后将生产实践中的经验和平日的有关见闻,对《广蚕桑说》加以补充校订,内容更为充实,书名也改称“广蚕桑说辑补”,自道光20年《蚕桑说》初刊以后,60~70年间,一再增补传刻,成为清代后期流传最广的一本蚕业专书。

《粤中蚕桑刍言》和《广东蚕桑谱》

珠江三角洲是18世纪兴起的新蚕区,到19世纪后期,这里的蚕桑业更形发达,光绪19年广东顺德人卢燮宸编成的《粤中蚕桑刍言》,是这地区最早的蚕业专书。珠江三角洲农民常把蚕桑业和养鱼业相结合,所以此书也分栽桑、养蚕、养鱼3部分。《广东蚕桑谱》的作者南海人陈启沅,早年在东南亚经商,同治5年(1866年)回国。在家乡仿造西人的缫丝机,开办机器缫丝厂,同时经营蚕桑业,讲求蚕桑技术,根据其多年实践经验,于光绪23年(1897年)写成此书,它与《粤中蚕桑刍言》同为珠江三角洲较重要的两本蚕书。

《蚕桑实际》和《稗农最要》

四川蚕业虽有悠久历史,但在《蚕桑实际》以前,未见有四川人写的蚕业专书。《蚕桑实际》是同治11年蒯德模任四川夔州府知府时,在夔州推广蚕桑,请万县人陈光熙编写的一本蚕业专书,全书6卷,其中5卷系以前人著作为基础增删而成。末卷“补遗”是万县人刘辅庭养蚕的几点经验。《稗农最要》系陈开沚所作。陈开沚,四川三台人,在家乡经营蚕业,光绪23年,参考《广蚕桑说》等书,补充自己生产中取得的经验和体会写成此书。《蚕桑实际》和《稗农最要》借用其它蚕书,取材较系统,是当时在四川较流行的两本蚕业专书。

《湖蚕述》和《蚕桑萃编》

湖州人汪日桢,于同治11年从清代湖州人所写的蚕书中选择材料,分类辑录,编成《湖蚕述》。光绪18年,直隶(今河北省)创办蚕桑局,推广蚕业,该局四川人卫杰,从多种文献中搜集资料,分门纂辑。于光绪24年(1898年)编成《蚕桑萃编》。《湖蚕述》和《蚕桑萃编》体例相近似,它们都从其他蚕书中采集资料编成,编者不增加内容。《湖蚕述》取材精审,内容详实,其材料以湖州的为限,湖州是清代蚕桑业最发达的地方。《蚕桑萃编》取材但求广博,编者综合述说,篇幅虽大,内容未免冗杂。

柞蚕方面的古蚕书

放养柞蚕,明代中叶首先在山东兴起,渐渐成为山区农村的副业,柞蚕专著有以下几种:

《养槲蚕法》和《纺槲茧法》

清雍正年间,杨屾从山东购运柞蚕种茧到陕西兴平试养,并从山东聘请蚕师前去传授放养技术,杨屾于试养成功后,写成“养槲蚕法”及“纺槲茧法”两篇,附于《豳风广义》书末,两篇内容都极简略,但它是最早叙述柞蚕放养方法的文字。

《养山蚕成法》

乾隆初年,放养柞蚕已传至华北、东北、西北、西南不少地方,为了进一步发展柞蚕业,清政府于乾隆8年(1743年)命山东巡抚喀尔吉善将山东放养柞蚕方法编写成书,印发各省,以资仿照推行,山东巡抚衙门于乾隆9年写成《养山蚕成法》咨送各省,当时陕西巡抚陈宏谋将其翻印,分送关中各州县,鼓励提倡放养柞蚕。乾隆30年,山东潍县人韩公夏任安徽来安县知县时,为在来安提倡放养柞蚕,也将《养山蚕成法》略加改写作为宣传材料。

《橡茧图说》

道光7年(1827年),刘祖宪任贵州安平县知县时,在安平提倡柞蚕业,他将放养柞蚕的整个过程,以及柞林培育、柞茧络丝织绸等各项作业,写成41条,每条绘图一幅,每幅附诗一首,题名《橡茧图说》,是我国最早一本内容较充实的柞蚕专书。

《樗茧谱》

贵州遵义是清代中国西南地区柞蚕业最发达的地方,遵义人郑珍于道光17年写成《樗茧谱》一书。记述柞蚕饲料和放养方法等,此书文字古奥,不易通晓。贵州独山县莫友芝作了注释。后来四川宜宾为推广放养柞蚕,又将此书用通俗文字改写,改名《教养山蚕谱》。

《野蚕录》

山东宁海(今牟平、乳山一带地方)人王元綎写的《野蚕录》是较晚出的一本柞蚕书,光绪24年(1898年)王元綎在安徽推广柞蚕业,以其家乡培育柞林知识,放养柞蚕方法和从史书中摭集的有关柞蚕史料编成此书。光绪28年(1902年)在安徽刊行,后来安徽又从此书中摘其要点,编为《柞蚕简法》,在淮河流域散发,作为推广柞蚕的宣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