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食肉目(Carnivora)、犬科(Canidae)、貉属(Nyctereutes)杂食性毛皮动物。学名:N.procyonoides(Gray.1834)。别名狸、土狗、椿尾巴、毛狗。中国貉染色体数2n=56。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人工驯养,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养貉业。

食肉目(Carnivora)、犬科(Canidae)、貉属(Nyctereutes)杂食性毛皮动物。学名:N.procyonoides(Gray.1834)。别名狸、土狗、椿尾巴、毛狗。中国貉染色体数2n=56。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人工驯养,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养貉业。

分类和分布

貉在中国境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安徽、浙江、福建、江苏、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等省、市、自治区。中国有3个亚种,即指名亚种(N.procyonoides procyonoides Gray,1834),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和广西;东北亚种(N.procyonoides ussuriensis Matschie,1907),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西南亚种(N.procyonoides orestes Thomas,1923),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

生物学特性

貉小于狐,体重6~8千克,体长55~64厘米,尾长17~18厘米。吻尖,四肢短。毛色乌棕,具大块黑褐色脸斑及界限不清晰的黑色背纹(图),四肢乌褐。趾行性。前足5趾,后足4趾。前、后足均具发达的趾垫及趾间垫。齿式为=42。母兽乳头4~5对,对称分布于腹下两侧。栖息于山地、草原、低洼地、河谷、丘陵灌丛及靠近河湖、溪流附近的森林中。穴居树洞、石窟或其他兽类的弃洞内,或自行营巢穴居。昼伏夜出,傍晚或拂晓前后外出活动觅食。行动迟钝,习惯于直线往返活动。听觉欠灵敏。常以捕鱼或鼠为食,亦食鸟、蛇、蛙、昆虫或其他动物的尸体和浆果、块茎、根状茎等。有定点排粪的习性。北方产野生貉有非持续性“冬眠”的习性,一般由11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驯养条件下,只在冬眠期内有食欲减退和活动量减少现象。貉每年换一次毛,从2月下旬开始脱绒毛,4~5月份为脱毛盛期,7~8月份后脱针毛,约在11月份毛被基本成熟。8~10月龄性成熟,其发情季节是1月下旬至4月上旬,妊娠期54~65天,多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产仔,年产1胎,胎产6~9仔。45~60日龄断乳。寿命10~16年。天敌有狼、豹和猞猁等。

饲养管理

皮用貉可圈养,种用貉宜单笼饲养。日粮由谷物性饲料、果蔬类饲料及动物性饲料组成,并适量给予添加剂饲料。笼舍保持清洁和干燥,以防沾污毛绒,降低毛皮质量。

利用

貉皮毛绒丰厚、针毛齐全、色泽光润、板质良好、轻便保暖、结实耐用。毛绒兼备的貉皮,称“貉壳”,拔掉针毛的貉皮,称“貉绒”。貉绒可制做串龙翻毛女大衣、男大衣筒、皮帽、皮领等。拔下来的针毛是制笔、制刷的上等原料。貉胆汁治烫、烧伤有效。貉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植物油低,并富含维生素A、E及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是配制化妆品较为理想的油相原料。貉换毛时脱下的毛绒,可制防寒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