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性旱生多年生丛生禾草为主的草地。是温带草原中具有典型旱生特征的类型,即居于较湿的草甸草原和更干的荒漠草原中间位置的类型。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中部和东部、东北平原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黄土高原中西部。
温性旱生多年生丛生禾草为主的草地。是温带草原中具有典型旱生特征的类型,即居于较湿的草甸草原和更干的荒漠草原中间位置的类型。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中部和东部、东北平原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黄土高原中西部。此外还分布在西北荒漠区高大山系的中、低山带,如阿尔泰山900~1200米、准噶尔界山1300~2000米、中天山北坡1300~1700米和南坡1800~2000米、昆仑山西部2600~2800米、东祁连山2100~2600米、贺兰山1800~2000米的地带,总面积3792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9.7%(彩图25)。
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温度2~12℃,>0℃积温1700~5000℃。年降水量200~450毫米,湿润度0.86~1.18。春季酷旱(新疆地区除外),冬季严寒。主要的土壤类型在东北和内蒙古地区为栗钙土,黄土高原为淡黑垆土,在山地为山地栗钙土。这些土壤类型均有明显的腐殖层和钙积层,具较强的石灰反应,易溶性盐类较少,中性或碱性反应。在低洼地和地下水较高处盐碱土分布普遍,植被破坏地区形成大面积沙地。植物以丛生禾草为主,半灌木和小半灌木也起重要作用。丛生禾草中的优势种主要是针茅属的种,其分布从东到西为大针茅、克氏针茅、长芒草(本氏针茅)和针茅,此外还有沟叶羊茅(棱羊茅)、羊茅、糙隐子草和冰草,其中冰草和糙隐子草主要分布在沙地上。主要的半灌木优势种为百里香、冷蒿、万年蒿(铁杆蒿)和茭蒿,后两者分布在暖温带。在山地和沙砾质土壤上有锦鸡儿属和绣线菊属等旱生灌木出现,稀疏、均匀分布,呈温带稀树草原景观,也称灌木草原。
典型草原是中国北方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的主体。牧草种类比较丰富,各种禾草的营养成分和适口性良好,青草干物质含量高,一般不低于40%,富于营养。草层组成比较均匀,毒草较少,耐牧;盖度30%~50%,高度30~70厘米,地上净第一性生产力1000~2000千克/公顷·年干物质。是优良的放牧地,大针茅、长芒草、铁杆蒿和茭蒿等类型可以割草。主要用作四季或冷季放牧地,适于放牧牛、马、绵羊和山羊,骆驼也能很好地利用。当前,典型草原地带牧草退化、土地沙化、盐渍化和水土流失严重,鼠害和虫害猖獗,毒草大面积孳生,其主要原因都是盲目开垦、过度放牧破坏了草原植被和生态平衡,需要立即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制止和恢复,以保护这一珍贵的农业自然资源和提高草原畜牧业生产。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