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渔场形成条件

自然水域中构成渔业生物密集栖息的环境条件。研究渔场形成条件对掌握渔情、发布渔况预报、指导渔业生产、提高捕捞量具有经济意义。调查研究渔场形成条件主要在于了解渔场环境条件的时空分布与渔业生物行为和渔场形成、变异的关系,从中找出规律,以便准确地掌握渔场位置与预测渔场的变动,为渔情预报提供依据。

自然水域中构成渔业生物密集栖息的环境条件。研究渔场形成条件对掌握渔情、发布渔况预报、指导渔业生产、提高捕捞量具有经济意义。

调查研究渔场形成条件主要在于了解渔场环境条件的时空分布与渔业生物行为和渔场形成、变异的关系,从中找出规律,以便准确地掌握渔场位置与预测渔场的变动,为渔情预报提供依据。同时还可利用其规律,在不具备形成渔场的海区,用人工办法对环境加以改造,使之成为适合于某些鱼类栖息的环境,如投放人工鱼礁,改变海洋环境条件,形成人工礁渔场(见人工鱼礁)。

渔场类型

从渔业生物栖息水层的不同分,有中上层鱼渔场、底层鱼渔场;从距离大陆的远近分,有远洋渔场、近海渔场;从海洋水深分,有深海渔场、浅海渔场;从渔场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有热带渔场、亚热带渔场、温带渔场、寒带渔场(见渔业气象);从渔业生物不同的生活阶段分,有越冬场、产卵场、索饵场;从渔场的不同海洋学结构分,有流隔渔场(或称锋面渔场)、上升流渔场、涡流渔场等。此外,渔业生物的仔稚鱼、幼鱼与成鱼等各个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各异,栖息的海区也不一样,又有幼鱼渔场与成鱼渔场之别。

渔场条件

形成渔场环境条件的因子很多,归纳起来有海洋非生物环境因子与海洋生物环境因子两大类(见渔业环境调查)。多数渔场的形成,是由两类环境因子起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相互间往往存在着因果的关系。如在流隔区或锋面区、上升流区及涡流区等形成的渔场,首先是由非生物环境的动力因素起作用,导致具有优越的生物环境条件,渔场由此而形成。

各种类型的渔场都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渔业生物的不同种类、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生活阶段对外界环境要求各异。在越冬期,喜欢在水温较高的水域进行越冬,显然水温是形成越冬场的主要条件。如冬季黄海小黄鱼越冬场的水温一般在10℃以上,小黄鱼越冬场的位置则随着10℃等温线分布的变化而移动。在生殖期,大部分渔业生物选择在营养盐类丰富,初级生产力高的河口区域进行产卵,形成产卵场,这里环境条件有利于后代繁生;而溯河性的鱼类在生殖期却有逆水上游,寻找特定的河川进行产卵,繁殖后代。在索饵期,渔业生物以摄食肥育为主,从而饵料生物的数量和分布是形成索饵场的主要环境条件(见海洋生物环境)。同时,渔业生物还随着不同种类的不同生活习性来选择其栖息场所,一般冷水性鱼类就喜欢聚居在水温低的水域,如黄海鳕鱼渔场与黄海冷水团的分布关系密切;而暖水性鱼类的渔场位置则与暖流分布关系密切;外海高盐性中上层鱼类(如鲹、鲐)的渔场则分布于高盐水系区域,而不存在于近岸低盐水系海区。

从海洋动力学结构看,由两种不同性质的海流或水团交汇而产生的界面,称流隔区,亦称锋面区或混合区。具有海况变化复杂,理化要素水平分布梯度大,饵料生物丰富等特征,往往是形成良好渔场的水域环境。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渔场均位于这些海域。海洋中出现上升流的区域,可将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底层海水往上输送到海洋透光层,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具有生产力高的特点,从而形成良好的渔场。闻名于世的秘鲁鳀鱼渔场就是一例。海洋中因地形或环流结构而产生的涡流水域,具有特殊的海水流动,亦是形成渔场条件之一。

渔场优劣与鱼群集散关系密切,而鱼群分布的疏密又与环境条件有关。如渔场中水温分布出现水平梯度增大时,造成鱼类适温的海区范围缩小,促使鱼群密集分布,对生产有利;当水温分布呈现水平梯度很小时,鱼类的适温海区范围相应扩大,鱼群分布疏散,不利于鱼群集聚,减少了网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