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鱼类种群

同一种鱼类在其分布区域内,由于地理隔离或生态隔离,尤其是繁殖隔离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繁殖集团。种群具有一定结构形态和稳定的机制,是鱼类在自然界存在的普遍形式;是物种进化、种间关系的基本单元;也是水域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基本组成成分和功能单位。水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功能均通过种群在运作。不同种群,其结构形态、数量多寡及其动态以及反映在渔业生产上的渔况也各不相同。

同一种鱼类在其分布区域内,由于地理隔离或生态隔离,尤其是繁殖隔离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繁殖集团。种群具有一定结构形态和稳定的机制,是鱼类在自然界存在的普遍形式;是物种进化、种间关系的基本单元;也是水域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基本组成成分和功能单位。水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功能均通过种群在运作。不同种群,其结构形态、数量多寡及其动态以及反映在渔业生产上的渔况也各不相同。因此,种群是渔业资源研究、开发利用的具体对象和计量单位。

鱼类种内各种群现存的分布形式,是自然环境变迁、生物群落演替和鱼类自身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该种鱼类生存和发展最有利的分布形式。在其分布范围内,各个种群均适应于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繁殖、索饵和越冬,参与组成该环境的生物群落,并占据一定生态位。分布于不同区域的种群,相互间因地理环境的差异,形成在形态上、生态上和生理生化特性上反映各自栖息地环境特点的地理变异。这类具有异域分布特点的种群,种群间形态上的地理变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性,因此称之为地理种群或地方性种群。有些种群栖息于同一地理区域,具有形态特征相似等同域分布特点,但因生态隔离,首先是繁殖时间的不同而形成繁殖隔离的种群,称为生态种群。如广泛分布于中国黄海中部至南海北部近海水域的大黄鱼,由于栖息环境的不同,分布于江浙近海的鱼群,与分布于福建、广东东部近海的鱼群和硇洲一带的鱼群,三者在形态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江浙鱼群鳃耙数多,鳔侧枝数少,眼径较大,尾柄和体高相对较低;硇洲鱼群鳃耙数少,鳔侧枝数较多,眼径较小,尾柄和体高相对较高;福建、广东东部鱼群的形态特征介于两者之间。在生态特征上,江浙鱼群寿命最长,世代性成熟速度慢,生殖鱼群组成复杂,主要在春季生殖;硇洲鱼群寿命最短,世代性成熟速度快,生殖鱼群组成简单,秋季生殖;福建、广东东部鱼群介于两者之间,北部鱼群以春季生殖为主,南部则以秋季生殖为主。因而确认这三个鱼群各为一地理种群。但同样分布于江浙近海水域的鱼群,有的鱼群生殖季节在春季,有的则在秋季。生殖隔离形成习惯上称之为“春宗”和“秋宗”的不同生态种群。

同一种群的个体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生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尤其是相同的性成熟节律和产卵场所、以及遗传上的一致性。由于繁殖隔离,不同种群之间的个体仅具潜在的相互繁殖能力,而同一种群的个体则进行着实际的相互繁殖。所以各个种群均保持着基因流的相对独立性、统一性和稳定性,各成一独立的繁殖单位而存在于自然界。

此外,种群尚具有如下属性:①种群有一定分布范围,占据一定生存空间。在其分布范围内存在适于该种群生息的条件,分布边缘区生活条件变动较大,分布中心的生存条件最为适宜。②种群是由众多同种个体组成的个体群,除具有生长、繁殖和死亡等个体生物学特性外,尚具有反映群体水平的种群密度、出生率、生长率、死亡率、增长类型和分布、洄游等群体特征;年龄组成、体长组成、性比等群体结构形式。③种群是个开放式的自律调节系统,处于同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之中。种群数量和生物量随着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环境条件的变动,通过生长、繁殖和死亡,在一定范围内适应性地波动着,具有一定规律性。④种群具有较稳定的遗传性,因而同一种类可以较明确地区分出不同的地理种群和生态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