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非鲫养殖

根据非鲫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利用现代养殖技术,人工繁殖、饲养的生产过程。非鲫具有生长快、易于繁殖、食性杂、生活力强、容易饲养等优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非鲫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养殖鱼类。有15种以上成为养殖对象,养殖地区遍布亚、非、拉美、北美、欧洲等。中国最早养殖非鲫是台湾省,其他省区于1957年引进莫桑比克非鲫,以后又陆续引进尼罗非鲫、伽利略非鲫、奥利亚非鲫等。

根据非鲫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利用现代养殖技术,人工繁殖、饲养的生产过程。非鲫具有生长快、易于繁殖、食性杂、生活力强、容易饲养等优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非鲫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养殖鱼类。有15种以上成为养殖对象,养殖地区遍布亚、非、拉美、北美、欧洲等。

中国最早养殖非鲫是台湾省,其他省区于1957年引进莫桑比克非鲫,以后又陆续引进尼罗非鲫、伽利略非鲫、奥利亚非鲫等。其中尼罗非鲫生长快、个体大,是中国主要养殖种类。在广东等地还普遍养殖莫桑比克非鲫(♀)与尼罗非鲫(♂)的杂交一代——福寿鱼。现仅以尼罗非鲫为代表概述养殖技术。

人工繁殖 在池塘水温升至20℃左右时,将越冬亲鱼移入室外繁殖池。繁殖池面积1/15~2/15公顷、水深1米左右。亲鱼放养前要彻底清塘除野,施基肥,培肥水质。选择体形整齐、体质健壮的纯种个体作亲鱼。每公顷放养体重200~300克的亲鱼9000~12000尾,雌雄比3~4∶1。每天定时投饵,投饵量为池鱼总重的3%~5%,如水质较肥可适当减少。要经常巡塘,掌握亲鱼产卵日期和出苗情况。一般在水温22~23℃时,雌雄亲鱼自然配对,发情产卵。产卵后十多天捞出鱼苗,放入鱼苗池培育。

苗种培育 培育池面积300~1200平方米,水深0.8~1米,池形整齐,池底平坦。当繁殖池亲鱼挖窝产卵时,便可清整培育池并施基肥(方法与鲤科鱼类鱼苗培育相同),准备放养。一般每公顷放鱼苗75万~120万尾,最多不超过150万尾。鱼苗规格要整齐,以免大苗吃小苗。非鲫食性杂,食量大,水质宜肥,投饵量视培育池水色和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一般前期每天每公顷投商品饲料30~45千克,后期每天每万尾投2~3千克。经20~30天培育,全长达3~5厘米时移至食用鱼池饲养。

食用鱼饲养 单养或与其他鱼类混养,以混养效果较好。饲养管理方法与鲤科鱼类相同。凡有生活污水可以利用、水质肥沃的池塘可以单养非鲫。一般每公顷池塘放养3~5厘米的鱼种7.5万尾左右,产量可高至15000千克。单养成本低、饲养管理容易,但不能充分发挥池塘生产潜力。

混养有两种方式:①以非鲫为主,混养鲢、鳙、草鱼、鲤等。在城镇郊区或肥料来源丰富的肥水池塘中,每公顷放养4~6厘米的非鲫45000~60000尾及部分混养的鱼类。采取密养轮捕,捕大留小的方法,每公顷产量可达12000~15000千克,非鲫占80%左右。饲养期间大量施肥投饵,保持池水肥沃,食料充足,并要及时增氧或加注新水,防止缺氧浮头。②以鲢、鳙、草鱼、鲤等为主养鱼,混养非鲫。在水质较肥的池塘中,不降低主养鱼的放养密度,混养鱼的数量随养殖条件而异。例如无锡地区每公顷产主养鱼15000千克的食用鱼池,混养越冬非鲫鱼种4500~7500尾,每公顷可产非鲫2250千克;混养“夏花”1.5万~3万尾,每公顷产非鲫为1500千克以上。除池塘外,还可利用稻田、网箱和温流水等饲养非鲫食用鱼。非鲫的越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