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鲍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工繁殖、饲养的生产过程。世界上的产鲍国都很重视鲍的人工增养殖。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生产红鲍(Haliotis refescens Swainson)苗种,并用大型露天池进行养殖。墨西哥广泛进行受精卵的放流增殖和海底笼养。韩国已决定增殖、恢复济州岛的鲍资源,1974年后人工育苗已投产。
of abalone)根据鲍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工繁殖、饲养的生产过程。世界上的产鲍国都很重视鲍的人工增养殖。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生产红鲍(Haliotis refescens Swainson)苗种,并用大型露天池进行养殖。墨西哥广泛进行受精卵的放流增殖和海底笼养。韩国已决定增殖、恢复济州岛的鲍资源,1974年后人工育苗已投产。日本沿海有30多个县进行鲍的育苗和增殖放流。1985年世界鲍的总产量已达1.6万吨,主要产鲍国有墨西哥、日本、美国、南非、澳大利亚等。中国长期采捕利用鲍的天然资源,20世纪50年代末才开始移植和人工育苗试验,进入80年代,人工养殖事业已蓬勃兴起。
苗种生产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亲鲍促熟培育 黄海、渤海区皱纹盘鲍亲鲍的促熟培育一般从3月初开始,室内控制培养水温20℃,投喂裙带菜或海带,日投喂量为体重的20%,历时约80天。促熟的目的在于改变野生鲍的性腺成熟进程、提早采苗时间,培育大规格越冬苗,避开波纹板上底栖硅藻繁殖慢和大量脱落的高温期。
采卵孵化 采卵常用紫外线照射海水法和过氧化氢(H2O2)法两种。受精卵的孵化密度以15~60个/毫升为宜,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的培养密度以不超过10个/毫升,培育水温保持在18℃左右。当红鲍面盘幼虫发育到后期时,在美国则采用1毫摩尔的GABA(γ-氨基丁酸)诱导幼虫变态下沉附着,成为稚鲍。
稚鲍前期波纹板培育 早期稚鲍培育用波纹板为附着器;在采苗时,波纹板上须提前附着足够的小型底栖硅藻,如舟形藻(Navicula sp.)、菱形藻(Nitzschia sp.)和卵形藻(Cocconeis sp.)等,使板面呈浓褐色。培养饵料期间,每星期需换水1~2次,并补充营养盐,光照不宜超过2500~3000勒。前期培育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幼虫放养量,因匍匐幼虫的采集密度过大,硅藻饵料很难满足,常造成幼虫生长慢、成活率低。后期面盘幼虫的放养量,每平方米采苗板不宜超过2000~2500个。稚鲍的剥离方法一般用2%的酒精海水溶液麻醉,剥离的壳长可从3毫米开始,以减轻前期培育饵料的压力,提高单位水体出苗量。
稚鲍后期网箱流水平面饲育 剥离后的稚鲍即可转入网箱流水平面饲育。实践证明,这种饲育方法具有投饵、管理方便,水质稳定,稚鲍生长快,育成率高等特点,适于工厂化生产。饲育密度以每平方米附着板不超过5000~6000个为宜。日流水量不应小于饲育水体的10倍。自始至终投喂配合饵料,壳长7毫米以前应投喂饵料细粉末,以后可喂片状饵料。黄海、渤海区皱纹盘鲍于5月末6月初采苗,到当年11月,平均壳长可达12毫米以上。每平方米采苗水面出苗量为4000个左右。1986年中国辽宁和山东两省,皱纹盘鲍人工育苗已实现工厂化生产,大连市年育苗能力可达2000多万个。
增养殖 包括放流增殖和人工养殖。
放流增殖 向鲍的自然分布海区放流稚鲍,以增加资源量。1985年日本全国生产鲍苗2664万个(壳长10毫米),实际放流苗种1943.1万个。神奈川县水产试验场自1966年以来每年在城岛海区放流盘鲍和大鲍苗种(规格2.5厘米),回捕率为34%。岩手县水产试验场的放流试验结果表明:放流规格以2.5~3.0厘米为宜。放流增殖必须同岩礁渔场改造、建立藻类饵料场相结合。渔场改造的有效途径是投石或建造人工鱼礁,为鲍创造良好的栖息场所,同时促进海藻的繁生,以提高放流成活率,并加速鲍的生长。中国的放流增殖处于试验阶段。
人工养殖 分为陆地工厂化养殖和海上筏式养殖两种。日本陆地工厂化养殖使用成长快的4~5厘米大型苗,水槽中放养量为700个/米3,日流水量为培育水体的24倍,饵料用裙带菜,从水温上升的早春开始养殖,到年底出售,一年间可生长4厘米,成活率高达90%。筏式养殖在日本岩手县使用多段式养成笼,每笼放养壳长3.3厘米稚鲍500个,每台浮筏(100米)挂养50笼,第二年壳长达6厘米时,疏散为每笼300个,第三年壳长达7厘米时,再疏散到每笼150个。培养到上市规格(壳长7~8厘米)约需3~4年,成活率为80%~90%。养成期间,在6~11月高水温期每星期投喂饵料1次,12月至翌年5月每10~15天投喂1次;日投饵量约为鲍体重的5%。中国北方人工培育的壳长0.4~1.5厘米的皱纹盘鲍稚鲍,经过海上养殖两年,平均壳长可达6厘米。1986年辽宁省大连市已建成规模较大的鲍工厂化海陆养殖基地。
鲍的敌害生物甚多,如鱼类的海鲫(Ditrema temmincki Bleeker)、绒杜父鱼(Hemitripterus sp.)、黑鮶(Sebastodes fuscescens),软体动物中的红螺、章鱼等。其他为四齿矶蟹(Pugettia quadridens)、海盘车(Asterias sp.)、沙海星(Luidia quinaris)、才女虫(Polydora)及一些寄生虫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