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土地治理生物措施

值为有效防护距离与平均防风效率之积。综合值大,防风作用大,反之作用小。不同林带宽度的综合防风效能如表1。一般地区,农田防护林以5~9行树组成的带宽为宜。带宽可按公式计算。 土地治理生物措施 式中行距一般为1.5米,田边到林缘的距离一般为1~2米。⑤树种选择。护田林树种选择要考虑“适地适林”的原则,要求抗风力强,生长迅速,树形高大,并且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种。

对低产土地、退化土地和遭受破坏不能利用的土地采取植树、种草等方法,以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地力的土地治理措施。根据土地治理的对象和目的不同,分为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和种草等不同形式。

农田防护林

在农田中或沿农田边缘营造的带状或网状林分。营造农田防护林可以降低风速,改善田间小气候。在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地区营造护田林,有改良土壤的作用。在丘陵山区可以减轻地表径流,缓和水土流失。营造护田林的基本要求:①林带配置方向。护田林带由互相垂直的主副林带组成。根据治理地区的主害风方向配置,可按风向频率图确定。一般要求主林带垂直于主害风方向,最大偏角不大于45°,沿着田块的长边设置;副林带沿田块短边设置。②林带防护间距。根据树高、林带结构、风害程度等确定。规划中应按林带有效防风范围和距离,机械作业、排灌工程及田块设计等综合考虑确定。有效防风距离一般为主要乔木树高的15~25倍。③林带结构。可分紧密型、疏透型和通风型三种结构。以林带透风系数决定,紧密型是乔、中、灌三层树冠;透风系数为0.35以下,适于干旱风极严重区;疏透型由2~3层树冠组成,在树冠层间有一定的透光度,透风系数为0.35~0.6,适于干旱风中等地区;透风型是由单层或双层树冠组成,无灌木,透风系数为0.6以上,适于干旱风较轻的地区。④林带宽度。根据治理地区环境条件及防风要求确定。一般按林带综合防风效能值选择。综合防风效能值为有效防护距离与平均防风效率之积。综合值大,防风作用大,反之作用小。不同林带宽度的综合防风效能如表1。一般地区,农田防护林以5~9行树组成的带宽为宜。带宽可按公式计算。

土地治理生物措施

式中行距一般为1.5米,田边到林缘的距离一般为1~2米。⑤树种选择。护田林树种选择要考虑“适地适林”的原则,要求抗风力强,生长迅速,树形高大,并且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种。不宜过于单一,以营造混交林为佳,并适当配置灌木树种。造林苗木需要量一般按公式计算:(长度÷株距)×行数+5%~10%的损失量。

表1 不同林带综合防风效能表

水土保持林

以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水土保持林的配置,必须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在不同地貌部位上配置不同的防护林。①峁顶防护林(亦称分水岭防护林)。一类是顶部尖削,面积狭小,水蚀、风蚀б较严重,土层又薄的地带,峁顶全部造林。另一类是峁顶部б较平缓,多为农地,可采取带状造林,配置在农田周围或斜坡坡陡处及切沟沟顶上方。一般采用疏透结构,乔灌木行间混交方式,必须选择抗风力强、耐干旱、瘠薄的深根性树种(如表2)。②坡面防护林。主要由峁坡防护林、梯田护埂林、峁边防护林和沟坡防护林组成。峁坡防护林应充分利用30°以上的陡坡以及地形破碎、土质较差的荒坡作造林地。凸形斜坡林带应设置在斜坡的中下部;凹形斜坡林带应配置在中上部;凸凹形交叉分布的斜坡,林带应设置在交叉处;林带宽度在丘陵沟壑区一般为20~30米,在高原沟壑区为10~20米。护坡林面积一般可占集水面积的1/6~1/10。梁峁坡造林应选择造林容易、生长快、根系发达、萌蘖性强、抗旱耐瘠薄,且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如表3)。梯田护埂林在梯田埂块上造林,以插条、压条较为简便易行。沟边防护林布设在集水面积小,沟坡不陡,沟岸б较稳定处,林带沿沟边线以上2~3米处配置。林带宽一般为5~10米;如集水面积大,沟坡陡、沟岸不稳定,林带应沿沟岸边坡稳定线以上2~3米处配置,林带宽可加大至10~15米;当沟岸地带为农田时,林带可沿沟边1~2米处配置,宽度可减至4~8米。沟边造林宜选择抗蚀性强,固土作用大的深根性速生树种(如表4)。沟坡防护林设置,首先要考虑坡度,30~50°坡沟,可造片林或带状林;50°以上,坡度过陡,侵蚀严重,造林不易成活,可先行封育。其次要考虑地形部位,一般沟坡上部,崩塌严重,多不稳定;沟坡下部较稳定,造林可从下部逐步向上发展。沟坡造林应选择根系发达,萌蘖性强,固土作用大的速生树种(如表5)。③侵蚀沟底防冲林。主要配置于б降小,水流较缓或不经常流水,冲刷下切不严重的支毛沟,配置方向应与流水方向垂直,增强顶冲缓流、拦沙淤泥的作用。沟底造林应选择耐湿、抗冲、根蘖性强的速生树种。中国西北黄土地区采用的主要有旱柳、河北杨、加杨、小叶杨、钻天杨、箭杆杨、杞柳、酸刺、乌柳、柽柳及草本香蒲、芭茅、芦苇等。

表2 峁顶防护林造林树种

表3 峁坡防护林造林树种

水土保持林的造林方法,分直播、植苗、分殖和封山育林四种。①直播造林。一般是大粒种子,如核桃、板栗、油桐、油茶等。中小粒种子,如油松、华山松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也可直播造林。②植苗造林。包括从苗圃地掘苗、运苗、挖坑、植树、填土踏实的全过程。③分殖造林。是利用林木无性繁殖特性进行造林的方法。有插干、压条、埋条三种。插干采用2~3年生枝条截成上头平、下头斜,长短相同的插条栽入地下。压条是将2~4根1米左右的枝条根端交叉埋在深0.5米,长0.6米,宽0.3米的坑内,埋土后枝梢露出地面10~12厘米。埋条有全埋和露枝两种。全埋是将1~2年生枝条,长1~2米,除去侧枝埋入3~6厘米深土中。露枝是将1~2年生枝条埋入20~30厘米深土中。侧枝露出地面3~6厘米。④封山育林。在自然条件较好的荒山地区,有计划地将部分山地封禁,禁止樵采、放牧等人为活动,依靠自然和人工方法恢复森林植被。

表4 沟边(峁边、塬边)防护林造林树种

表5 沟坡防护林造林树种

防风固沙林

为防治风沙,控制沙漠化而营造的森林。营造防风固沙林可以防止风蚀,固定流沙,保护农田和牧场;改良土壤,改造气候,变沙荒地为农牧业生产基地。根据沙地状况分固定、半固定沙丘和流动、半流动沙丘防风固沙林。①固定、半固定沙丘防风固沙林,造林方法有两种:一是条带状造林。林带与主风方向垂直,带宽20~40米,林带间距100~200米和50~100米,为避免造林整地引起风蚀,可采用隔带分期造林,在较干旱沙地上,每隔30~50米,营造一条30~50米宽的林带;在较湿润沙地上,带宽和间距可增至50~60米,几年后,再在空带上造林。二是斑块状造林,要根据环境条件确定斑块造林大小。②流动、半流动沙丘防风固沙林,可采用四种造林方法。一是前挡后拉造林法:在沙丘背风坡前让出2~3米易受沙埋的地段,栽植旱柳、小叶杨、沙柳等;在迎风坡1/3~1/2以下营造沙柳、紫穗槐、花棒等灌木,这样前有林挡,后有林拉,几年后,沙丘就逐渐被拉平(图1)。二是又放又固造林法:适用于流动速度很快的б较低矮的新月形沙丘或长条状沙丘。采用固定一排,放开一排的间隔造林法,选定一排沙丘,在上面设置格状沙障,栽植沙柳、花棒等灌木,使其固定下来,相邻排沙丘不造林,任其移动,几年后,移动沙丘消失,被固定的沙丘体积增大,两排被固定的沙丘间成为平坦地带,可作农田或果园(图2)。三是半绿半黄造林法:在沙丘迎风坡2/3以下或整个坡面上密集营造条带状灌木林,背风坡空着不造林。具体作法是每隔一定距离,沿沙坡等高线开沟栽植沙柳、花棒等灌木,沙柳采用插条造林,沟宽20厘米。此法保存率高,林木生长快,固沙作用大,可不设沙障保护。四是倒对沙窝造林法;第一年在丘间低地造林,以后再在沙丘移动后新出现的丘间低地继续造林,每年如此,这样不断追赶,直到流沙被固定,沙丘被基本拉平为止(图3)。在流动和半流动沙丘迎风坡和风蚀特别严重的干旱沙地上造林,必须先搭设沙障,以削弱风速,控制流沙,使植物免遭沙压、沙埋和沙割,保证其成活和生长(见沙障)。防风固沙林的树种宜选择适应性强、抗风蚀、耐干旱、耐瘠薄;沙埋、沙压后能很快长出不定根;生长迅速,繁殖容易的树种。

图1 前挡后拉造林法示意

图2 又放又固造林法示意

图3 倒对沙窝造林法示意

种草

在荒坡、荒沟、沙滩、流沙地以及弃耕地、休闲地上,大量播种草本植物。可以蓄水保墒,防止土壤侵蚀;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草本植物大部分可作饲料、肥料和燃料。技术要点:①选择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的草种。适宜在黄土地区种植的草种有苜蓿、草木樨、黄花菜、毛叶苕子、野豌豆、箭舌豌豆、沙打旺等。适宜在湿润的土石山区种植的草种有龙须草、葛藤等。适宜在沙区种植的草种有沙竹、沙米、沙蒿、沙打旺、油沙草、芨芨草等。②在春季、秋季或随雨情况播种。有撒播、点播、条播和飞机播种等四种。草木樨、苜蓿、毛叶苕子等草子在平坦地区均可采用撒播方法。在较陡的坡地上可采用点播方法。油沙草和沙打旺可用条播或垄播方法。在地势较平坦、面积较大地区可采用飞机播种,其优点是速度快,效率高,节省大量劳力,能深入到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群众力所不及的地方。③草场管理,包括轮封轮牧、人工更新、封山育草和营造护草林带与修筑草场工程等。轮封轮牧可按天然地形划定季节牧场和放牧分区,然后按一定次序有计划地进行封育和放牧。人工更新,可一次完成或分带逐年完成。封山育草是迅速提高草场生产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风沙、积雪危害严重的草场,应按规划要求营造护草林带和修筑蓄水池、打井等工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