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设施农业

具有以工程控制局部气候环境为特点的农业生产体系。设施农业包括农作物的设施栽培和畜、禽、水产的设施养殖,是应用适当的工程设施,在局部空间和一定程度上控制气候环境,实施相应的从品种选择到生产管理全过程的成套技术,以发挥控制环境所提供的增加产量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潜力,是使农业实现速生、高产、优质、低耗的有效手段。

具有以工程控制局部气候环境为特点的农业生产体系。设施农业包括农作物的设施栽培和畜、禽、水产的设施养殖,是应用适当的工程设施,在局部空间和一定程度上控制气候环境,实施相应的从品种选择到生产管理全过程的成套技术,以发挥控制环境所提供的增加产量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潜力,是使农业实现速生、高产、优质、低耗的有效手段。

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都有不同程度控制局部气候环境的农业设施,但只有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才逐步形成了较高技术与管理水平的设施农业生产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施农业在全世界范围有了迅速的发展。日本、荷兰等国,在蔬菜、花卉的设施栽培方面,发展尤其迅速;美、英、法、奥等国,在畜禽的设施养殖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古代就开始利用设施控制环境进行农业生产。周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就有了牲畜的舍饲。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5年)就出现了简易温室栽培,之后经过历代的发展,创造了多种形式的保护地栽培技术,有用马粪、稻草、牛皮纸等材料覆盖畦、垄的简易覆盖栽培,有在菜畦北侧设风障遮挡冬春季节寒风的风障畦栽培,有在园畦周围修建框形埂并覆盖透光材料的阳畦,有在阳畦的床土下加热的温床。这些为提前或延后农作物生产期的防寒保温措施,直到现在有些地方还在采用。70年代中国开始从国外引进塑料薄膜覆盖、塑料棚和玻璃温室等栽培技术和工厂化饲养畜、禽、鱼技术,经过80年代的生产实践和研究,把现代技术与中国传统技术结合起来,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设施农业技术,主要有:①把薄膜覆盖栽培技术,从栽培蔬菜扩大到栽培玉米、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②把塑料棚和温室技术,从种植业上的应用扩大到应用于饲养业,利用太阳能增温畜、禽舍和鱼池,降低了牧区牲畜越冬的死亡率,保持北方畜、禽冬季继续增重和产蛋,使热带饲养北移成为可能;③开发出越冬栽培不用常规能源供热的“日光温室”,使温室栽培在北方地区得到迅速推广,并取得很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80年代中期,中国学术界提出“设施农业”这一概念,目的在于使这一技术在种植业和饲养业进一步推广应用和研究提高。

设施农业生产体系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①工程技术,由两类技术组成,环境控制技术为其主体,主要功能是对光、热、空气成分和温度实现工程控制,主要设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气候隔离体,如栽培用的覆盖塑料薄膜、塑料棚棚体、玻璃温室建筑物、饲养用的棚圈、畜舍和鱼池棚舍;二是环境控制设备,有采光、通风、采暖和调控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浓度、湿度等设备。其次是其他生产作业设备,作物栽培有土壤耕作、灌溉、植物保护、施肥和从种到收的作业机械;畜禽饲养有牲畜隔栏、禽笼、饲料输送、集蚕、挤奶、剪毛、防疫、清粪等设备;水产养殖有给排水、供饵料、增氧、防疫、打捞等设备。②生产工艺,适应设施农业的栽培和饲养的工艺技术,包括生产工艺流程、生产作业技术和特定要求的畜、禽、鱼品种,以及肥料、饲料、药物等生产资料。③生产管理,包括生产技术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和生产组织管理,设施农业生产与一般农业生产有所不同。

设施栽培

又称保护地栽培。塑料棚栽培、温室栽培和植物工厂栽培可以代表现代设施栽培的三种不同技术层次。

塑料棚栽培

控制气候环境的设施是拱形塑料棚,基本设施由拱形棚架和覆盖棚架上的透光塑料膜组成(见塑料棚)。一般不另设热源加温,靠透射入塑料棚内的阳光热能,使棚内增温。在中国主要用于华北、江淮、西北和东北地区的春提前和秋延后的蔬菜等作物栽培。选择适宜的品种,采取配套的栽培工艺技术,可使蔬菜春季生产提早30~50天,秋季生产延后20~35天。塑料棚单位面积投资低,又由于不另行加温而使运行费也低,易于推广应用,成为蔬菜设施栽培的主要技术。其缺点是在寒带地区不能越冬生产。

温室栽培

控制气候环境的设施,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骨架和覆盖或镶嵌在骨架上的透光材料两个基本部分组成(见温室)。特点是可以越冬栽培,生产不因寒冬气候而停止。过去的温室越冬栽培一般要有热源和供热装置,加大了建设投资和生产运行费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成本,限制了推广应用。这种温室,中国只用于科学研究、育苗、名贵花卉栽培和有工业废热、地热地方的作物栽培。80年代中期,中国创造了“日光温室”,又称“太阳能温室”,不用外加热源即可进行越冬栽培。“日光温室”是在中国独创的“一面坡温室”基础上,加以技术改进:加厚北墙,使之具有较好的贮热性能,有阳光时吸贮室内热能,没有阳光时向室内释放热能;温室墙基外侧修建防寒沟,减少室内热量通过土壤向外传导散失;温室透光部分采取双层固定覆盖,或单层固定覆盖另加一层夜间、阴天用的活动保温帘,以减少室内热量通过覆盖材料向外传导散失。这种温室的建设投资和生产费用都比较低,效益较高,在中国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植物工厂栽培

最先进的高技术设施栽培(见植物工厂)。其特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光源采用人工光源或人工、自然阳光兼用的光源,生产不受自然阳光有无的影响,实现全天候生产;采用无土栽培技术(见无土栽培设施),可以实行立体栽培,大大提高土地生产率,而且实现无污染生产;按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定时、定量优化提供各种环境因素,并实现生产作业自动化;各种生产设施齐全,实行工厂化流水连续作业,甚至可以做到每天播种,每天收获。目前应用这种技术,可栽培的作物种类较少,特别是工程建设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应用于商业性生产更少,基本上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设施饲养

包括畜、禽、水产饲养。塑料棚饲养、畜舍饲养和工厂化饲养可以代表设施饲养的三种不同技术层次。

塑料棚饲养

利用太阳能增加棚内温度的一种设施饲养。控制气候环境的设施类似栽培用的塑料棚,棚型除拱棚外,还有其他型式的;透光覆盖材料,除塑料膜外,还有石英玻璃或有机塑料板。在中国,已大量应用塑料棚越冬饲养,牧区饲养牛、羊,农区饲养猪、鸡,北方饲养热带鱼类,均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畜舍饲养

舍饲畜禽是传统技术,可以防风、遮蔽雨雪、保温和遮阳,设施农业的舍饲还应有通风、补光等控制气候环境的技术和某些其他作业设备,以及配套的饲养工艺和生产管理。此外,还可以利用太阳能畜舍越冬饲养畜禽,其主要技术是,畜舍向阳墙采用透光材料,利用太阳热能提高舍内气温;在畜舍墙体、屋顶和地层采取工程保温措施,以减少舍内热量向舍外传导散失。这种技术在中国推广应用,对于提高畜禽饲料报酬率和出栏率,效果显著。

工厂化饲养

属于较高级的设施饲养技术。特点是,高密度饲养,包括牲畜隔离栏养、禽类多层立体笼养和鱼类增氧流水饲养,提高单位场地面积的饲养量和产量;严格控制气候环境和水温、水质,加上相应的工艺技术和生产管理,从而保证了较高的成活率、出栏率和饲料报酬率;生产过程实行机械化以至自动化作业,提高了饲养的劳动生产率。80年代以来不同技术水平的工厂化饲养畜禽发展很快,并成为保证许多大中型城市肉、蛋、奶充分供应的基本手段。工厂化养鱼发展仍处于试验或起步阶段,商业性的生产应用为数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