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农业工程建设

用于改善和创造农业生物生长环境和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如土地整治开发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环境保护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等;三是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即工程的内容不但兼有前两类,甚至包括居民生活环境在内,如区域综合开发、综合性国营农场、小流域综合开发和生态农业开发等。农业工程建设的工作内容包括建设前期工作、建设工作和建设管理工作三个方面。

为扩大农业再生产和合理利用、保护农业自然资源而进行的基本建设。又称农业基本建设。是发展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手段,在发展农业经济中是长远起作用的因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设的对象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农业生产工程,用于生产、加工和贮藏农、林、牧、渔各业的生物产品,如农场、畜牧场、林场、养鱼场、农产品加工厂、饲料加工厂、种子加工厂和农产品仓库、冷库、保鲜库等;二是农业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工程,用于改善和创造农业生物生长环境和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如土地整治开发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环境保护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等;三是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即工程的内容不但兼有前两类,甚至包括居民生活环境在内,如区域综合开发、综合性国营农场、小流域综合开发和生态农业开发等。

农业工程建设的工作内容包括建设前期工作、建设工作和建设管理工作三个方面。建设前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建设投资决策,主要工作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见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农业项目评估)。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工程勘测、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见农业工程勘测农业工程规划农业工程设计农业工程施工)。现代投资较大的农业工程建设管理是项目管理,在中国还要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见农业建设项目管理)。

中国有悠久的农业工程建设历史,农田及其水利建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古的年代。夏商时期,把农田规划、建设成似“井”字的方块田,并有灌溉渠道分布在各块耕地之间。秦汉时期,在坡堰两旁建设梯田,改造盐碱地的农田建设达到排、灌、放淤和种稻洗盐的综合治理水平。五代两宋时期太湖圩田建设,把湖区低洼易涝地建设为既排涝又便于灌溉的肥沃农田。明清时期建设的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具有朴素的农业生态工程建设思想。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公元前5世纪安徽省的芍陂工程,是中国早期大型蓄水灌溉工程,战国时期的引漳十二渠,秦汉时期的郑国渠、秦渠、汉渠、都江堰以及新疆利用地下渠道引水灌溉农田的坎儿井,唐代浙江明州鄮县(今宁波)的它山堰。这些有代表性的农业工程建设历代都有所发展,对中国农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49年以来,中国农业工程建设进入全面、迅速发展的新时期。以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为内容的农田基本建设,在全国各地大规模持续发展。到80年代末,全国建成高产稳产农田3000多万公顷,灌溉面积发展到4000多万公顷,治理涝洼地近2000万公顷,改良盐碱地400多万公顷,修建梯田600多万公顷。以建立国营机械化农场为先导的荒地开发取得显著成绩,开发面积达3400万公顷,其中国营农场开发的面积约占20%。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迅速发展。到80年代末,全国拥有农业机械动力总功率为2.8亿千瓦,大中型拖拉机84.7万台,小型拖拉机653.3万台,机电灌溉面积约2667万公顷,机耕面积占耕地总面积48%。80年代以来,农业工程建设出现新发展,规模最大的是为增加城市副食品供应而建设的工厂化鸡场、猪场、奶牛场、设施菜地和淡水、海涂养殖工程,为粮食、棉花生产基地服务的种子加工厂,以及开发农村能源资源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这些建设标志着中国农业工程建设开始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农业工程建设发展趋势是:工程种类和建设规模都将继续扩大,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机械化仍然是大规模建设的重点领域,农田整治和农田水利将以中低产农田为主要对象,以改良土壤、兴修水利和节水灌溉为主要内容,以稳定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主要目的;农业机械化仍然是把提高土地生产率放在优先地位,从选择性机械作业逐步实现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经济发达、劳力不足的地区将先行一步;为城市提供副食品的畜禽饲养、水产养殖、蔬菜和瓜果保护地栽培及产地保鲜贮藏的工程建设也将迅速发展,以适应商品生产和集约经营的要求。在建设技术上,将更多地把农业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工程、系统工程和对水、土、气候等环境因子的自动控制应用于工程的规划、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