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原始农业

人类从采集渔猎迁徙不定的生活向种植作物、饲养家畜的相对定居生活过渡的农业早期阶段。中国的原始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早期,距今7000~8000年,大发展于新石器晚期,距今6000~7000年。中国原始农业的发生与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整个中国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背对欧亚大陆腹地,面向太平洋。西北的青藏高原及蒙新高原气候严寒而干燥,制约了农业与人口的发展,只宜以逐水草而居的畜牧业为主。

人类从采集渔猎迁徙不定的生活向种植作物、饲养家畜的相对定居生活过渡的农业早期阶段。

中国的原始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早期,距今7000~8000年,大发展于新石器晚期,距今6000~7000年。中国原始农业的发生与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整个中国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背对欧亚大陆腹地,面向太平洋。西北的青藏高原及蒙新高原气候严寒而干燥,制约了农业与人口的发展,只宜以逐水草而居的畜牧业为主。华北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但雨量较少,宜于种植粟、黍等旱地作物,从而奠定了旱作农业的基础。南方淮河及长江中下游的中纬度地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于稻的种植,形成了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北方以粟黍为主的旱地农业与南方的水田农业共同构成了中国原始农业的特点。

中国各地7000多处新石器遗址中,大部分属新石器晚期,以黄河中下游及长江中下游最发达。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山东大汶口文化距今7000~4600年(早于此的是距今8000~7000年的老官台文化、磁山文化和北辛文化),长江流域的马家浜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距今6000~4500年(早于此的是距今7000~6000年的河姆渡文化、罗家角文化)。在这个时期里,原始农业发展很快,人口增加显著,大型的定居村落到处都有,出土的稻谷、粟遗存等也以这一时期最多。原始农业的最后阶段为铜石工具并用时期,距今约4600~4000年,以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和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为代表。这个时期南北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密切,水稻种植已进入黄河流域各地,南方旱地也普遍有粟、黍的栽培。

原始农业时期的生产工具以磨制的石器为主,也广泛使用骨器、角器、蚌器与木器。农具的种类可分为整地、收割、加工3类。整地的工具有石斧,用以砍伐树木。以后有石耜、石铲、骨耜、鹤嘴锄等用以翻土、松土。收割工具有石刀、石镰、骨镰、蚌镰等。石刀无柄,直接手握操作,石镰通常用绳索捆扎在直角的短柄上,手握刀柄操作。加工的工具有石磨盘以及磨棒、石臼及杵等。

原始农业对土地的使用可分为两个阶段。刀耕农业的特点是生产工具只有石斧和木棒(或竹竿),用石斧砍倒树木,晒干后放火烧木,然后在火烧地上点播或撒播种子。锄耕农业的特点是在石斧之外,还创造了石锄、石耜一类可以翻土的工具,与之相适应,生产技术也由砍烧林木转到土地加工上来。

原始农业时期虽已发明种植作物,但采集和渔猎仍占很大比重,因为种植的作物只能供应一年中几个月的粮食,其余仍靠采集和渔猎提供。原始农业进入相对定居以后,人们也已经开始驯化一些动物,如陕西半坡遗址和浙江河姆渡遗址都出土有猪、犬、牛的遗骸。

原始农业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土地和生产资料归氏族公社所有,实行集体劳动,农产品和采猎产品在公社成员之间平均分配。中国古代文献记述和神话传说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原始农业和母系氏族社会的情况。传说中北方最著名的氏族是分布在中部的炎帝族和分布在西北的黄帝族。炎帝神农氏姓姜,又名烈山氏,姜姓是以羊为图腾的羌族的一支。“烈山”氏反映了原始农业焚林开荒的刀耕火种方式。神农氏“发明”五谷的传说反映了原始农业作物的种类。黄帝族的首领之一帝喾的儿子名弃(即)是周族的祖先,种植农作物的能手,被奉为谷神,其时代稍晚,相当于原始氏族社会的末期。南方的许多氏族共同奉葫芦为祖神(以后衍变为盘古氏)。他们都共同种植水稻,河姆渡遗址及崧泽遗址与稻谷同时也出土有葫芦果实,表明奉葫芦为祖灵的起源也一定很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