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杀虫药剂注射至试虫体内,以测定药剂毒力大小的杀虫剂生物测定方法,此法所用剂量远较其他方法小,可小到0.001微克或0.01微升,亦称微量注射法(micro injection method),是杀虫药剂毒力测定的最精确可靠的方法。1922年由特里万(T.W.Trevan)发明。优点是:①控制药量精确。
将杀虫药剂注射至试虫体内,以测定药剂毒力大小的杀虫剂生物测定方法,此法所用剂量远较其他方法小,可小到0.001微克或0.01微升,亦称微量注射法(micro injection method),是杀虫药剂毒力测定的最精确可靠的方法。1922年由特里万(T.W.Trevan)发明。优点是:①控制药量精确。此法借助螺旋推动千分尺装置,准确地推动微量注射器内柱,每推动一定距离则将一定量药剂注射至试虫体内(见);②药剂能直接达靶组织部位,并保证药剂进入虫体(注射时有药量外溢的试虫要弃去);③重复性好;④节省药量。特别适于对新化合物的初步测定;⑤试虫数量可酌情减少。
分为以下8步:①试虫。严格选用生理状况(即性别、龄期、饲养方法)相同的成虫或幼虫,但幼虫龄期不宜太小以免操作困难。②选用具。微量注射装置为0.25毫升注射器,针头选用与虫体合适者为宜。③麻醉。为了注射方便应使试虫保持静止状态,注射前可将试虫冷冻,用乙醚或CO2麻醉处理,以CO2较好。处理时间应适当,以免影响试虫的生理状况而达不到应有的测试效果。④注射。选择接近药剂作用的敏感部位,如鳞翅目幼虫(家蚕、粘虫等)在腹足处注射或头部与前胸间的节间膜处注射;直翅目(如美洲蜚蠊)则在腹部腹面的节间膜或头部与前胸的节间膜处注射;家蝇应在头与前胸的节间膜处向后注射。注射时均不可伤及神经或消化道。⑤药剂稀释。选用纯度高的化合物;用与昆虫血淋巴等压的NaCl溶液,水或昆虫生理盐水配药;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可用丙酮或乙醇等对试虫无毒害的溶剂。⑥用药量。用药量极少,因而限制了对极小形昆虫进行微量注射。对家蝇一般以0.2~0.5微升为宜,对美洲蜚蠊用1~5微升;可视虫体大小调整药量,一般需增加药量时尽可能增加药剂的浓度而不加大用量。⑦测试。选择5个不同梯度的浓度或剂量,并设对照组。每剂量处理30头试虫,一般应重复3次,死亡率在15~85%范围内。处理后的试虫仍需继续喂食、定时观察生长和死亡情况。⑧计算。常用的毒力表示方法是致死中量(LD50),试验结束后计算出各处理剂量的平均死亡率,将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剂量换成对数值,以死亡机率值为纵坐标,剂量对数值为横坐标,给出毒力回归线,求出试虫死亡50%所需剂量。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