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中国农药工业

中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化学合成,少量用微生物发酵工业化方法生产农药原药,并将其加工成不同剂型和制剂的工业体系。简史中国使用农药的历史悠久,但作为工业化生产仅几十年。农药工业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零星生产时期(~1949)这一时期中国零星地生产一些无机和植物源农药,如砒酸铅、砒酸韩、硫酸铜、王铜、硫磺、除虫菊和鱼藤酮的提取物和蚊香等。

中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化学合成,少量用微生物发酵工业化方法生产农药原药,并将其加工成不同剂型和制剂的工业体系。

简史

中国使用农药的历史悠久,但作为工业化生产仅几十年。农药工业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零星生产时期(~1949)

这一时期中国零星地生产一些无机和植物源农药,如砒酸铅、砒酸韩、硫酸铜、王铜、硫磺、除虫菊和鱼藤酮的提取物和蚊香等。1943年重庆政府农林部成立病虫药械制造实验厂,生产农药砷酸钙、砷酸铅、硫酸铜、碳酸铜。到1949年,上海、北京、沈阳三地均建立了小型农药厂。

创建时期(1949~1960)

中国政府兴建了一批农药生产厂,产品以有机氯、有机磷杀虫剂为主。1950年四川省泸州化工厂首先建成滴滴涕车间,1951年上海病虫药械厂建成六六六车间,次年沈阳、天津、大沽化工厂相继建成六六六、滴滴涕生产车间,标志中国有机合成农药工业的建立。

1950年北京农业大学研制有机磷杀虫剂对硫磷,1956年建成第一个生产有机磷农药的天津农药厂,投产对硫磷。同年上海信诚化工厂和上海农业药械厂投产高效低毒广谱杀虫剂敌百虫。1958年投产了代森锌、福美双等二硫代氨基甲酸类杀菌剂。这一时期,东北、华北等地还投产了氯化苦、磷化锌、胶体硫、多硫化钡、2,4-滴、萘乙酸等。在农药加工剂型方面主要是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三大类。到50年代末期,中国的农药工业已粗具规模。

巩固发展时期(1960~1983)

中国建成和发展了一批农药骨干企业,如天津、上海、杭州、南通、青岛、张店、苏州、重庆等农药厂,改进了生产技术,发展了多品种、多剂型。这一时期先后又投产了一批品种,包括乐果、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甲萘威等低毒的杀虫剂;抗凝血杀鼠剂敌鼠钠、杀鼠灵、毒鼠磷等;杀菌剂如抗菌素402、福美胂及稻瘟净等。特别是70年代沈阳化工研究院在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多菌灵,和上海农药研究所筛选出新菌种投产的井冈霉素,很快成为大吨位的杀菌剂品种。这一个时期除草剂发展较快,投产了敌稗、除草醚、草甘膦、绿麦隆及西玛津等均三嗪类等许多品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方面,则有赤霉素、矮壮素、乙烯利、调节膦等。在农药加工方面发展了多种剂型,固乳剂、颗粒剂、胶悬剂、可溶性粉剂、胶囊剂、超低容量喷雾剂等相继售市,一些复配的制剂也进入了市场。同时,这段时间也相应地开发了一些配套的农药原料、中间体和助剂的品种,提高了它们的生产技术,使中国农药工业形成了包括:原药、加工、原料中间体及助剂生产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调整品种结构、蓬勃发展时期(1983~)

农药品种与产量成倍增长,现代高效品种的投产,生产技术与产量质量显著提高是这一时期的特点。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中国政府决定1983年起停止生产在农药中占很大比重的六六六和滴滴涕,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集中力量投(扩)产了数十个高效低残留品种,使农药品种与产量成倍增长(表1、2),共中包括有机磷杀虫剂(如甲基异柳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如克百威)、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胺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三唑类及甲霜灵等杀菌剂;丁草胺、禾草丹、野麦畏等除草剂;溴敌隆等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多效唑、甲哌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这些品种的投产不仅改善了中国农药产品的结构,而且拟除虫菊酯、三唑类化合物、溴敌隆等高活性、高技术品种的投产,标志中国农药的生产技术有了稳步的提高。目前中国生产的三唑酮、磷化铝、乐果等产品及氯氰菊酯差向异构定向转位技术等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表1 1986~1990年农药生产品种数

表2 1986~1990年农药产量(100%、万t)

现状

目前中国可生产各类农药品种约150个、年产量20余万吨(100%计,下同),各种加工制剂约350个,产量60万~70万吨,可基本满足中国农业生产的需要。

生产能力

按1990年统计,原药生产能力为38万吨。其中杀虫剂28万吨,占73.6%;杀菌剂4.5万吨,占11.8%;除草剂5.1万吨,占13.4%;植物生长调节剂0.44万吨。各种农药加工能力约130万吨。年产能力万吨以上的品种有8个,全部是杀虫剂;5000吨级的品种有10个,其中3个杀虫剂、2个杀菌剂、5个除草剂。

品种和产量

1990年,生产品种148个,其中杀虫剂70个。杀菌剂40个,除草剂29个,植物生长调节剂9个。农药工业产值为33.92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占化学工业总产值的4.4%。农药总产量22.6万吨,较1985年增长近一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农药产品以杀虫剂为主体,产量达17.8万吨,占总产量的78.7%;杀菌剂产量为2.5万吨,占总产量的11.1%;除草剂产量为2.1万吨,占总产量的9.3%;植物生长调节剂产量0.2万吨。其中万吨以上产量的品种,全部是杀虫剂,即甲胺磷、杀虫双、敌敌畏、敌百虫、乐果;3000吨以上产量的品种有11个,其中杀虫剂8个。

农药加工

150个原药,加工成各种不同规格含量的不同制剂350~400个,总产量60万~70万吨,主要剂型是乳油、水剂、可湿性粉剂和颗粒剂。近几年各种复合制剂发展较快,主要是杀虫—杀虫二元复合制剂,也有杀虫—杀菌、除草—肥料复配制剂。

农药企业

中国县以上农药生产、加工企业有200余家,已获得准产证生产农药原药、加工制剂及分装厂点共约700余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农药厂点,但主要分布在农业生产及化学工业较发达的华东、中南、华北等地。其中有12家重点企业,依次为:天津、上海、苏州、南通、杭州、山东、青岛、郑州、沙市、湖南、广州、重庆等农药(化工)厂。(见彩图113~122)

农药贸易

中国的农药产量可满足本国需求,但品种尚需部分进口,主要是高效旱地除草剂。常年进口额约5000万美元。同时中国农药产品,每年出口约20个品种、2万~3万吨,主要品种有乐果、磷化铝、甲基对硫磷、林丹、滴滴涕、氯化苦、草甘膦、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多菌灵等,不少品种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近年来农药企业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如天津农药厂、大沽化工厂与法国罗素—优克福公司成立天津天福农药公司合资生产溴氰菊酯;上海农药厂、上海农药研究所与美国杜邦公司,在浦东开发区设立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合资生产除草剂苄嘧磺隆。

发展方向

中国农药工业今后的发展重点是:依托老厂的技术改造发挥潜力,原则上不再增加新的厂点;以调整品种结构为中心,推进科技进步,大力发展适应农业需要的高效新品种;开发相应配套的原料、中间体及各种助剂。大致侧重以下几个方面:①以拟除虫菊酯、有机磷酸酯、氨基甲酸酯及其他仿生杀虫剂为重点,开发高效、安全的新型杀虫剂、杀螨剂、杀地下害虫剂;②开发高效的内吸性和保护性杀菌剂、杀线虫剂和农用抗生素开发高效新型的除草剂。尤其是旱地作物,如棉花、大豆、花生、玉米、蔬菜地用的除草剂,以适应农业的需要配合农药使用技术的发展,开发新的农药加工剂型;⑤研究开发农药重要中间体。如低级脂肪胺、烷基芳基胺、烷基酚等以及各种高效农药加工用的助剂,以适应开发新品种、新剂型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