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水田耙

在水田耕后对有水的田面进行整理的整地机具。其作用是碎土、覆盖植被、起浆及平整田面,为作物种子或幼苗准备适宜的发芽生长条件。中国古代的水田整地是由人使用锄头、齿耙来破碎土块,耙平地表。以后发展到利用畜力牵引的刀耙、蒲滚、耖等农具。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创制机力水田耙。

在水田耕后对有水的田面进行整理的整地机具。其作用是碎土、覆盖植被、起浆及平整田面,为作物种子或幼苗准备适宜的发芽生长条件。

中国古代的水田整地是由人使用锄头、齿耙来破碎土块,耙平地表。以后发展到利用畜力牵引的刀耙、蒲滚、耖等农具。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创制机力水田耙。60年代又发展了将轧滚、缺口圆盘耙片、星形耙片等两种或三种工作部件组合在一起的非驱动型水田耙,以提高机具的适应性和作业质量。至70年代已形成为与小、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水田耙系列。80年代开始生产的驱动型水田耙具有更佳的作业质量和更高的生产率。能在双季稻地区夏收夏种中发挥积极作用。日本等水稻生产国家也发展了许多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水田星形齿耙和与轮式拖拉机配套的驱动型水田耙。

非驱动型水田耙

由不同的工作部件组合而成。最常用的工作部件有星形耙组、缺口圆盘耙组和轧滚三种,前两者纵向切土搅泥起浆,后者则横向切土起浆并可将残根、植被压入泥中。由不同形式的工作部件组成的耙,可适应不同的土质条件。对普通土壤,常采用两列星形耙组和一列轧滚组成的三列水田耙(图1);沙壤土地区采用一列星形耙组和一列轧滚组成的二列水田耙;重粘土地区采用前列为缺口圆盘耙组、中间为星形耙组、后列为轧滚的三列水田耙

星形耙组是由若干星形耙片定间距地装在一根耙轴上组成。因星形耙片有一定凹度,星齿刃口长,滑切作用大,故耙组具有较强碎土能力,可使下层土块破碎,表土糊软,并有一定的翻土灭茬作用,适应性强。常用的星形耙片的直径约为400~450毫米,视土壤条件及耙深要求不同而定。

图1 三列水田耙

缺口圆盘耙组由若干个凹面缺口圆盘定距安装在一个轴上而成,切土翻土能力较强,起浆作用不如星形耙组,阻力亦较大,但在粘重土壤中有较好的切碎作用。圆盘直径约450毫米,曲率半径约600毫米。

轧滚是在中国南方传统农具蒲辊基础上发展的,主要起灭茬和起浆作用,亦具有一定的碎土、平地功能,有叶轮式、笼式和百叶桨式等(图2)。叶轮式轧滚是将轧片分段交错焊在滚筒上,叶片上留有缺口,利于泥水通过,防止粘泥和减少阻力,具有较好的灭茬性能,一般用在二列或三列耙上。笼式轧滚是将若干长轧片焊在垂直固定于心轴管的几块带缺口的支承板上,形成中空笼式结构的轧滚,结构简单,效果好,泥块不易壅塞,适用于土质较粘性的地区。百叶桨轧滚是将短轧片按螺旋线排列焊接在滚筒上,特点是不易夹泥粘土,造成堵塞,有一定的碎土起浆性能,适于粘重土壤。轧滚工作是靠滚动使轧片横向切入土壤或作用于稻茬将其压入土中。常用的轧滚直径,二列耙约为360毫米;三列耙约为280~320毫米。

图2 轧滚

驱动型水田耙

原理和结构与旋耕机相似,只是将旋耕机的旋耕刀辊改为耙辊。常用刀齿式耙辊是将刀齿按一定规则焊接在板条上或叶片上成为齿板,然后将齿板固定在刀盘上,形成耙辊。其优点是适应性强,在各种土壤中均有良好的效果,缺点是能耗稍大,结构稍复杂。驱动型水田耙耙辊转速约220~250转/分。机组前进速度约为3~7千米/小时,一般插秧前细耙前进速度较慢,沤肥粗耙时前进速度较快。耙辊直径一般为320~400毫米。刀齿式耙滚的叶片一般为4块;叶片常采用后倾安置,后倾角约26°~45°;在粘重土壤中为增加叶片入土能力,也采用不大于20°的前倾角安置。叶片宽度大致是耙辊半径的35~45%,叶片在耙辊上排列位置左右对称,刀齿形状有三角形、梯形、楔形和圆弧形等。刀齿刃口为曲线,故不易挂草。

在有的驱动型水田耙上,耙辊后面还带有一耥板,其功用是将耙过的田面耥平,以利于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