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中西兽医结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发展中医和中兽医所提出的方针和措施。它要求取中、西兽医之长,希望从理论到临证治疗融汇贯通和有机结合,进而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疗效的新兽医学。中西医(兽医)结合,是根据中国同时并存着中医、中兽医学和西医、西兽医学两种完整的医学实际的特定条件和中国医学发展趋势需要而产生的必然途径,形成了中、西、中西结合兽医三支力量长期并存和共同发展的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发展中医和中兽医所提出的方针和措施。它要求取中、西兽医之长,希望从理论到临证治疗融汇贯通和有机结合,进而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疗效的新兽医学。

中西医(兽医)结合,是根据中国同时并存着中医、中兽医学和西医、西兽医学两种完整的医学实际的特定条件和中国医学发展趋势需要而产生的必然途径,形成了中、西、中西结合兽医三支力量长期并存和共同发展的局面。

西兽医学系统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于是,中国既有原有的传统兽医学及其技术队伍,又有西兽医学及其队伍。通过同时并存的长期实践证明,中、西兽医学都具有各自的优势、长处,也存在着不足与短处。因而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渗透和移植,也就成为自然的结果。这是因为它们虽然是两种不同体系的兽医学,但在理论上都是解释生命、疾病和治疗的同一客体的科学,只不过由于它们形成时所处的历史等条件不同,其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角度亦不同,所以成为两种兽医学。如中兽医学根据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以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为基础,用丰富的方法(中药、针灸、巧治等)治疗病证;西兽医学通过体检、化验等手段诊断出病原,针对病因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机械物化损伤等)进行治疗。但从实际上看,两者都为治疗畜体的证或病。中国政府重视总结提高民间兽医的经验,使民间兽医和新的兽医科学相结合。同时还要求中、西兽医人员互相团结,提倡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共同发扬和提高兽医学。1985年中国政府重申了要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方针,中医、西医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这些方针和指示,促进了中西兽医结合事业的发展。目前,中国中西兽医结合虽尚处于发展阶段,但已有了一定成果。

中西兽医学理论相结合

中兽医学理论,具有概括性高,共性理论多,并着重从动态观点和整体性出发去认识病证。同时又以重内在抗病力的方法,运用全面调整的治疗措施来防治疾病。西兽医学理论,始于机体形态学的观察,注重实验研究,并以病原为对象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来防治疾病。如取中兽医学的动态观点、整体观念和注重内在抗病力、全面调整的理论与西兽医学的形态观察、针对病原治疗理论相结合,取长补短,融汇贯通,创立新的兽医学理论,则可取得更高的疗效。

中西兽医药理相结合

中草药为天然药物,按循经取效(归经),功能作用广泛,并具双向调节和无副作用及无残毒等优点。西药多为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以其有效成分作用于病原,一般取效较快,如中西兽医药物相结合,根据病、证的实际情况,或以中药为主,辅以西药,或以西药为主辅以中药,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辨证辨病相结合

中兽医擅长辨证。“辨证”是指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从症状着手,综合分析辨别病部、病因、病性以及机体抗力等关系之后,归纳出比较接近疾病本质的“证”的过程。“证”是病部、病因、病性、正邪关系以及治疗法则的概括。辨病为西兽医之长。“辨病”(即诊断)是指在西兽医理论指导下,以病原为对象,根据临证症状和体检结果,并通过化验手段,最后得出病名的过程。“证”与“病”之间,密切关连。有的一种“病”中可包含数种不同的“证”。如胃肠炎病,包含了中兽医的“湿热泻”、“寒湿泻”、“脾胃虚弱泻”、“伤食泻”、“胃虚泻”等“证”。而一种“证”,又可出现在西兽医的多种“病”中。如热证,可出现在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内、外、产科病中等。因此,从“病”与“证”的关连看,“证”可丰富“病”的内容,“病”可增加“证”的一些临证化验和检验指标。新的辨证辨病相结合,在西兽医诊断“病”的基础上,中兽医再辨证分型,则可提高诊治病证的效果。

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方法研究中兽医学

这是中西兽医结合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它可以找出临证或试验研究中的客观指标和数据,同时可更深入地揭示中兽医理论和“证”的实质。

中西兽医结合,在正确方针指导下,正在继续发展。它在中国医疗事业上,在保障人、畜健康和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国际上处理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关系问题,产生了很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