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中兽医内科学

营血辨证或三焦辨证等作为辨证论治的主要方法。中毒病证指有毒物质侵入畜禽体内而发生脏腑阴阳盛衰及寒热虚实失调的病证。可参照脏腑杂病进行辨证论治,但病因及毒物检验、病理学检查与实验性复制等,对中毒病证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无论外感或内伤及中毒病证,均须以八纲辨证或八证辨证作为总纲,以脏腑辨证作为基础和核心。因此,中兽医内科学既是一门临证学科

根据中兽医学理论,以研究和阐述畜禽脏腑杂病、外感时病和中毒病证辨证论治规律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是中兽医学的重要分支。脏腑杂病指病理变化主要在脏腑的病证。多为饥饱劳役或兼有外感所引起;主要表现为脏腑阴阳的盛衰和虚实寒热,并多以脏腑辨证、病因、经络、气、血、津液等作为辨证论治的主要方法。外感时病指感受六淫或疫疠之气而引起的一些季节性的多发病证。这类病证多具有一定的表里寒热传变规律;并以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作为辨证论治的主要方法。中毒病证指有毒物质侵入畜禽体内而发生脏腑阴阳盛衰及寒热虚实失调的病证。可参照脏腑杂病进行辨证论治,但病因及毒物检验、病理学检查与实验性复制等,对中毒病证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无论外感或内伤及中毒病证,均须以八纲辨证或八证辨证作为总纲,以脏腑辨证作为基础和核心。因此,中兽医内科学既是一门临证学科,又是探讨和研究中兽医临证各科的基础。

源流

中兽医内科学是随着中兽医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个完整体系。据《周礼》记载,公元前11世纪时,兽医已从医学中分出,在当时的政府编制中,已有“兽医下士四人”。并指出“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其中“兽病”即广义的内科病证,并对之采用了“凡疗兽病,灌而行之,以节之,以动其气,观其所发而养之”的疗法。在以后的《列子》中有“马医”的记载。在汉代则出现了“牛医”。在汉简中已有兽医方,并制成丸药给马内服。晋人葛洪(281~341年)所著《肘后备急方》中有“治牛马六畜水谷疫疠诸疡方”,其中记载有马起卧、胞转及肠结、马急黄黑汗以及马后冷等内科病证的治疗,并对“谷道入手法”已有记述。北魏(386~534年)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有畜牧兽医专卷,载有治疗马牛中热、腹胀、马大小便不通、羊鼻脓等10多种家畜内科病证的方法。其中对采用“谷道入手法”医治结症较之《肘后备急方》记述更详。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已有治马内科病的专著《伯乐治马杂病经》一卷的出现。

在唐代(618~907年)李石编著的《司牧安骥集》中,对内科学内容有详细论述。症候学有了新的发展,奠定了中兽医内科学辨证论治规律的基础,对以后的兽医学有很大影响。元代(1279~1368年)卞宝著《痊骥通玄论》,对马的内科病证论述较《司牧安骥集》又有新的发展,提出了“胃气不和,则生百病”的脾胃发病学说及结症的病机是“气脉不通”的观点。书中对马的起卧症及掏结术作了总结性的论述。

明代(1368~1644年)杨时乔主编的《马书》和《牛书》中,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明以前兽医学的成就,提出了“八证论”为内科辨证的依据。尤其是喻本元、喻本亨编著的《元亨疗马集》,对于内科学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及预后判断论述更详,如其中对七十二症的脏腑分证论治的阐述较《司牧安骥集》《痊骥通玄论》更为详细等。以后,相继出现了一些牛病学专著和《养耕集》《抱犊集》《牛医金鉴》、《相牛心经要览》(1882年)、《牛经切要》(1886年)、《牛经备要医方》《大武经》等的出现,使内科学的牛病内容更臻详细。而《串雅》及《活兽慈舟》除记述马、牛病证的辨证论治外,对猪、羊、犬、猫、禽及观赏动物的病证也有了更为详细的记述。毛焕文的《增补万宝全书·兽医门》(1739年)及周维善的《疗马集》实为对《元亨疗马集》中所载马、牛常见内科病证诊治的精选和体会之作。《驹儿编全集》(1909年)是诊治马驹病证现存专著,尤以内科杂病记述较详。

1949年以后,中兽医内科学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迅速发展,研究的内容和方法都出现了划时代的转变,在发掘、整理、总结、验证及提高、发扬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临证应用、机理探讨及新技术创造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使这一古老的传统学术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为中兽医学的完整化、系统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中兽医内科学的研究,当代以来历经发掘、整理、总结、验证,现已逐步进入提高与发扬的阶段。其研究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整理文献资料

主要在于病证的整理,发掘散佚在各处的古兽医书、古医书、古农书及流传在民间的手抄本中的关于兽医病证的经验,同时也要注意搜集各地名中兽医对内科病证辨证论治的经验,并加以总结。这种整理是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不带偏见,以探讨其科学内涵;而且整理不是文件的堆积,重在分析,使其理论研究深化,指导临证实践,阐明临证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探讨辨证论治规律

病证的辨证论治中兽医内科学的核心。因此,以病证为纲,以脏腑辨证为基础,结合各种辨证方法,开展诸如病因学和证候学规律、治疗法则和治疗学规律的探讨,对于提高疗效,减少死亡,控制病证的发生和发展,均有重要作用。

研究主要经验及其基本原理

在发掘、整理、总结的基础上,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常见的内科病证及疑难病证的临证研究和验证工作,肯定了一批独特的经验,并加以提高。在临证试验研究中注意体现辨证论治,制定统一的标准,使其观测指标客观化、定型化,实验用方药及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等均求统一,以便分析比较。对通过临证证实确实有效的方药,再开展药理作用机理的研究,使其逐步深化。并根据实验结果来阐明中兽医内科学的基本原理,为临证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移植中医经验

中兽医学和中医学同源异流,由于对象不同而分科。因此,移植中医辨证论治之所长,对丰富中兽医内科学的内容,提高学术水平,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在中医学临证应用基础研究中,有一些实验研究是通过动物进行的,这也有助于丰富中兽医内科学的内容。

通过复制动物病理模型探讨“证”的实质

深入研究“证”的实质,是加快中兽医内科学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证”是疾病的病因、病位及病邪性质的概括,复制“证”的动物病理模型一般难度较大,要求按照中兽医学理论,结合临证证型的客观指标,设计不同证型的动物病理模型。故应尽可能从“证”的临证辨证标准来评价“证”的动物病理模型,即从指标模拟和药物反证两方面着手,以期作出客观的观察总结。

复制中毒病证的病理模型,探讨其辨证论治规律,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中毒病证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外源性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研究内容包括毒物的存在及其性质,毒物进入畜禽体内的途径及其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畜禽的敏感性及其相应的病理反应与辨证论治规律的探讨。运用可疑的中毒物复制中毒病证及进行毒物检测,是确定中毒原因、探讨辨证论治规律的重要方法;研究早期诊断方法和寻找特效解毒剂则是中毒病证防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可提供制定中毒病证综合防治措施的科学依据。

运用微型电脑技术研究辨证论治规律

微型电脑运算速度快,贮存量大,计算准确,有记忆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结合临证实践,合理地加以运用,对于探讨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并可贮存当代名中兽医的经验,便于古兽医著作的保存与整理,所以,在丰富中兽医内科学的进程中,微型电脑的作用日益突出。

相关学科

中兽医内科学中兽医学中是一门综合的临证学科。它起自“兽病”的广义内科,初期是以马病为主,以后扩大到牛病学、猪病学及犬、猫、兔、禽的病证。随着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对畜牧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保障作用。在识别和研究中兽医内科病证中,要涉及许多学科,除了必须具备中兽医学的理论基础、诊断、中药、方剂、针灸等中兽医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外,还必须具备家畜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饲养学、环境卫生学及兽医微生物学、兽医药理学、临床生物化学、动物营养学和生物统计学等广泛的畜牧兽医基础知识,才能解决好关于畜禽内科病证的病因分析,临证体征的观察和鉴别,病理及药理机制的阐述和探讨,正确辨证论治的建立和防治方案的制定等诸多问题。因此,中兽医内科学既是中兽医理、法、方、药、针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又必须中西兽医结合,用现代科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和探讨,使其客观化、指标化,才能控制病证的发生和发展。

研究现状

1949年以后,中兽医学发展很快。50年代开展了全国性的“采风”、献方工作,总结和交流了民间兽医的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先后出版了一批中兽医学术专著,开创了中兽医科学研究的先河。这一阶段内科学的研究重点为古籍整理和经验验证,如马骡的起卧症、结症、冷痛、肠黄、咳嗽、流鼻、感冒、虚劳的总结及羊病古籍的整理等,都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材料,但当时中兽医内科学的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

60年代随着中兽医研究、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中兽医内科学的研究规模渐趋扩大,当时的研究重点多属脾胃病证范畴,侧重临证验证及辨证论治规律的探讨,并开始注意临证实践中疗效较好的方剂筛选和药理作用机理的探讨。如马骡起卧症、结症、冷痛、肠黄及虚劳,牛的前胃病证等,均有进一步的探讨。畜禽种类,已从马、骡、驴、牛,扩大到猪、羊、兔及禽。在病证方面,除脾胃病证外,还对其他内科杂病及中毒病开展了辨证论治规律的探讨,提高了疗效,并开始进行临证治疗基本法则的理论研究。

70年代随着全国性地区性中兽医、中西兽医结合学术交流会和科研协作相继召开,出现了中兽医学术活动活跃的局面。内科学研究重点多属临证的实验研究,并侧重辨证论治规律的探讨及其应用基础的研究。在此期间所编写的大中专教材,如《中兽医学》、《中兽医内科学》等均对于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作了进一步阐述。

80年代继全国和各地区中西兽医结合学术研究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中兽医内科学的研究逐步向多学科渗透,采用现代科学的实验技术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肯定了一大批独特的经验、方法及成果,从而提高了疗效,控制和预防了一些内科病证的发生和发展。其中有马的起卧症、结症、趴窝病;牛的前胃病证、脾不磨病异物伤胃宿草不转;外感病证、咳嗽、肺胀、喘症、黄疸以及中毒病证中的青杠叶中毒霉稻草中毒烂甘薯中毒、蕨中毒等。对马、牛、猪的常见病证及疑难病的研究进一步细致和深入,特别对脾胃病证的研究尤详。同时,对羊、犬、猫、兔、禽及驼的内科病证的探讨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和成果。同时,还应用微型电脑技术,对牛的前胃病证及脾胃病证,马的起卧症及结症等辨证论治作了初步的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特别是开展了中兽医“证”的动物病理模型的复制和研究,如脾虚动物模型、心阳虚动物模型、急腹症动物模型、心血虚及血虚动物模型、肺与大肠相表里动物模型、实验性呕吐动物模型及实验性胃溃疡动物模型等,内科病证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为充分发挥中兽医内科学对病证辨证论治的优势,正由个体病证的辨证论治为主而转向了群体病证,从个体治疗为主转向了以群体预防为主,因此,出现了用行之有效的复方作为饲料添加剂或预混药剂以预防、控制及减少内科病证发生的新趋势,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了防治畜禽内科病证的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适应现代畜牧兽医事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