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整体观念

整体是指事物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整体观念是中兽医关于宇宙、生命和疾病的起源、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据这一观点,中兽医在诊治疾病时,强调动物体本身的整体性及其与环境的统一性和联系性。所以,整体观念是指导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核心思想。 中兽医学理论体系中始终贯穿着整体观念,并渗透到临证实践各个方面。

整体是指事物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整体观念是中兽医关于宇宙、生命和疾病的起源、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据这一观点,中兽医在诊治疾病时,强调动物体本身的整体性及其与环境的统一性和联系性。所以,整体观念是指导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核心思想。

中兽医学理论体系中始终贯穿着整体观念,并渗透到临证实践各个方面。如精气学说、动物体与自然相应学说、病因和发病学说、中药性味和归经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都有赖于整体观念的指导。中兽医学的整体观念,与中医学一脉相承,其理论导源于《黄帝内经》,反映在《司牧安骥集》《元亨疗马集》等著作中。

哲学基础

中医学和中兽医学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当时的哲学思想对医学和兽医学中的一些问题加以阐述。如《黄帝内经》、《元亨疗马集》等古籍中,都吸取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并以精气学说自然观、阴阳五行学说方法论为主要内容,来探索生命的奥秘,解释有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进而阐述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各个方面,体现了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思想。

精气学说自然观

精气学说,又称元气论、气一元论,源于中国古代宇宙起源的学说。它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是运动不息的精微物质。有形之物是气的聚合,无形虚空则是气所散布。精是构成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由气所形成的整个自然界以至有机体等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客观事物的一切生化、发展和变更,都是由于运动着的气的推动和激发而产生的。《吕氏春秋》提出了“一体而分形”的命题,认为自然界尽管存在着各自独立的形体,而通过气的沟通相贯,相互之间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淮南子》指出:“万物有以相连,精梫(高诱注:气之侵入者也)有以相荡。”即有形之万物通过无形之气的渗入和激荡,相互联系成一体。这些认识把握了有形之万物(物)与充满无形之气的虚空(场)两种物质形态之间,物质的连续性和间断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种认识是中国传统学术,包括中医学和中兽医学在内,注重整体性、联系性的哲学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方法论

阴阳五行学说

基本内容

中兽医学 整体观念认为动物体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动物体与外界环境也是一个统一体。

动物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动物体以气、血、精、津液等为基本物质,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通过经络系统的连接,把脏腑、骨骼、肌肉、筋腱、皮毛以及五官九窍等全部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密切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体内的气、血、津液通行于经络,流通于全身各部,体现各自的生理功能,达到协调一致,呈现为阴阳的动态平衡,显示健康无病。机体一旦遭到病邪的侵扰,正不胜邪,阴阳失调,即发生疾病。由于经络的通达作用,局部病变可以影响脏腑,以至全身;脏腑的病变也可反映于局部。因此说明,机体的全身是由各个局部组成,任何局部都是整体的组成部分,与整体密切相关,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密切联系,构成完整的统一整体。

气血津液整体观

气、血、精、津液是构成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都来源于食入的水谷之精微,又各具其本身的作用和特点。但它们不是各自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转化,密切联系的整体。如气与血的关系,气能生血、行血、摄血,居于主导地位,故称“气为血帅”;而气又必须依附于血,不断得到血和精、津液的滋养,才能维持生命活动,故称“血为气母”。病理上,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气亢则血耗。反之,血郁则气滞,血少则气散,血亡则气脱。说明气血双方相辅相成。此外,气与津液,气与精,血与津液,血与精,精与津液等各自间也均有密切的联系和作用。气、血、精、津液相互间紧密联系,相互资生,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成为完整的统一整体。

脏腑经络整体观

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是中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它们虽然分别具有不同的内涵,但实际上是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①脏腑学说古称藏象,是研究动物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以研究生命本质与现象之间的诸种联系。藏象以脏腑为基础,以气、血、精、津液为基本物质,以五脏为中心,以心脏为主导,以经络为联属,把动物体各部分组成一个既分工又协作的有机整体,从而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脏腑学说认为,各个脏腑虽有其专职功能,但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脏腑学说非常强调脏腑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仅五脏之间脏与脏相互联系,六腑之间腑与腑相互联系,而且五脏六腑之间脏与腑也相互联系。此外,脏腑还与五体(筋、脉、肉、皮毛、骨)、五官(目、舌、口、鼻、耳)和五液(泪、汗、涎、涕、唾)等密切联系。②经络学说是研究动物体经络系统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经络内属脏腑,外连肢节,沟通五官九窍,连通肌肉、筋骨、皮毛;形成有主干、有分支、通达全身的网络系统;把动物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表里、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面都联系起来,构成机体整体联系的物质基础。因此,经络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起着十分广泛的作用。现代关于经络实质的深入探索,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局部整体辩证统一观

动物体的功能活动,一方面要靠各脏腑组织正常地进行各自的功能,保持动态的平衡;另一方面还要靠脏腑组织之间相辅相成的协调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才能使整体功能处于协调稳定状态。每个脏腑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而在整体中又有着各自的分工合作,体现了局部和整体的统一。动物体组织结构上的整体性和基本物质的同一性,决定了体内各种不同功能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它们相互沟通,相互影响,某一局部的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到机体的远隔部位,或从整体上反映出来。中兽医脏腑经络学说非常强调局部整体的辩证统一关系,利用局部的异常变化,诊断脏腑、经络以至全身的病情。这种以外在局部的变化来判断内部脏腑和全身状态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兽医临证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动物体与外界环境也是一个统一整体

中医学在精气学说的基础上,自古就有“天人合一”或“天人相应”的学说。动物在长期的进化中,适应了自然界的环境和四时气候的变化。这种规律性的变化与自然界存在的日光、空气、食物、饮水等物质,都是动物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动物体与外界环境有着物质的同一性,借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整体。当自然界变化影响到动物体时,可使机体调节其本身功能,以适应外界变化,一旦调节失常,就会发生疾病。中医学和中兽医学特有的运气学说,就是中国古代研究天时气候和气候变化与疾病关系的理论。中兽医在诊断治疗疾病时,按照辨证论治整体观念,除了观察动物的临证症状外,还要考虑到外界环境的变化。

生命活动整体观

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生命过程是机体先天、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维持旺盛的生机、健康的躯体,必须具有良好的先天禀赋和健全的后天功能。动物体本身对先天禀赋似乎无法自行控制,但在动物群体生活中,却有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的优生法则。而人们更可以采用选种培育、人工繁殖技术,改善动物品种或培育优良新种。生命的后天功能主要指脾胃消化功能,人们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积极防病治病,从而促进后天之本——脾胃的消化功能,增强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能力。

疾病发生整体观

①疾病是体内阴阳动态平衡的失调,而疾病的发生则取决于邪(邪气)正(正气)之间的斗争。这种体现了正和邪之间辩证整体关系的发病观点,指导人们在防治疾病的实践中,注重扶助正气,增强机体自身免疫抗病能力。②疾病发生的原因,大体上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其中外感六淫之邪为主要内容。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太过或不及,成为致病的邪气,侵害机体致发疾病,呈现不同的症状。依据畜体不同的症状表现而分析归纳病因,称为病因辨证。所以中兽医学的病因学特点是“辨证求因”,把病因与发病机体紧密结合,贯串着动物体与外界环境是个统一整体的辩证法思想。

辨证论治整体观

辨证论治包含辨证和论治两方面。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治法,并根据施治效果检验辨证和论治的正确与否;二者前后衔接,相互联系,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在治疗中,必须考虑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到因畜、因时、因地制宜。

疾病预防整体观

动物体与自然相应,受外界环境影响,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家畜在人的饲养下,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诸如改善饲养管理,加强清洁卫生,利用药物、针灸防病等,使动物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防止疾病的发生。即使疾病已经发生,也可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疾病的传变。

整体观念的现代研究

①现代生物学已经证实,体内各项机能活动都具有季节、月、周、日、昼夜的时间节律。实验证明,在月相变化的影响下,机体多方面机能活动呈现出一个低落与高涨交替的规律性变化过程。②畜牧学繁殖育种理论,已明确地理区域对动物品种的影响。动物内科学和流行病学的群体统计,证明季节多发病和流行病的发生,受外界环境影响更为明显。③现代生物全息律研究表明,生物体的任一相对独立部位,寓藏着整体的生命信息,在相当程度上以一定方式反映整体内在情况。中兽医学脏腑经络学说等所体现的整体观念,与现代生物全息律有一致之处。当代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发展,推动了中医学、中兽医学整体观念研究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