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阴阳盛衰

动物体阴阳两方面对立统一、相对平衡的协调关系失调,发生偏盛偏衰所导致的种种病理变化的概括。在生理上,阴阳两方面所代表的动物体内外、表里、上下各部分之间,以及物质与机能之间,必须始终保持对立统一,相对平衡的协调关系,才能维持动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如果阴阳两方面对立统一、相对平衡的关系失调,出现偏盛偏衰,即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并影响其发展与转归。

动物体阴阳两方面对立统一、相对平衡的协调关系失调,发生偏盛偏衰所导致的种种病理变化的概括。在生理上,阴阳两方面所代表的动物体内外、表里、上下各部分之间,以及物质与机能之间,必须始终保持对立统一,相对平衡的协调关系,才能维持动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如果阴阳两方面对立统一、相对平衡的关系失调,出现偏盛偏衰,即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并影响其发展与转归。阴阳盛衰包括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四个基本病理过程。《黄帝内经·素问》:“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气偏胜(胜同盛,下同)消耗机体阴液,引起热性病证。即“阳盛则热”,证见唇舌鲜红,脉象洪数,身热汗出,气促喘粗等;阴气偏胜损伤机体的阳气,引起寒性病证,即“阴盛则寒”,证见口色青白,脉象沉迟,鼻寒耳冷,肠鸣腹痛等;当阳气不足不能制阴时,相对地出现阴的有余,而发生阳虚阴盛的虚寒证,这一病理变化称为“阳虚则外寒”,证见口色淡,脉微弱,畏寒肢冷,腰胯无力,尿清粪稀等;当阴液亏虚不能制阳时,相对地出现阳气有余,而发生阴虚阳亢的虚热证,这一病理变化称为“阴虚则内热”,证见口津少,舌色红,舌无苔,脉象细数,体瘦毛焦,盗汗等。《元亨疗马集》:“阳盛者,血凝气也;阴盛者,气凝血也。阳虚者,腠理不密;阴虚者,少火生阴。是故血凝气者生黄,气凝血者生疮,腠理不密,自流冷泪,少火生阴,后脚虚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