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综合农业区划

根据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在生产上形成的综合性特征和差异所进行的区域划分。进行综合农业区划工作,是在综合分析农业资源和各种单项性农业区划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分区依据和指标划分农业区域。分区阐明农业生产特点、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的设想,论证因地制宜实行农业技术改革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方向与途径。

根据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在生产上形成的综合性特征和差异所进行的区域划分。进行综合农业区划工作,是在综合分析农业资源和各种单项性农业区划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分区依据和指标划分农业区域。分区阐明农业生产特点、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的设想,论证因地制宜实行农业技术改革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方向与途径。在工作过程中,着重从整体角度考虑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从农业的全局研究农业的地域分工和全面发展;强调用综合分析、综合平衡、综合研究方法,研究农业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与条件的内在联系,具有涉及面广、整体性、战略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

作用和内容

进行综合农业区划有助于全面认识农业区的生产条件和特点,为因地制宜地综合利用农业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从宏观上对农业作全局性的安排和战略性部署,为制订农业规划提供依据;有助于协调生产与生态的关系,建立一个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和良好的生态系统,不断提高其综合功能和综合效益。根据中国的实践,综合农业区划的内容主要包括:①综合评价农业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包括种类、数量、质量、组合和时空分布等)对发展农业生产的适宜程度、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析农业资源的利用潜力及其可行性;②综合评价社会经济条件的优势与劣势。分析主要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的影响和保证程度;③根据农业地域分异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按一定的划分依据和标志划分综合农业区域;④综合论证农业发展方向、农业结构及总体布局;⑤综合分析农业的主要障碍因素和主要矛盾,提出实现农业合理结构与总体布局的途径和关键措施,并对其实施后的发展前景和效益进行预测。

分区的依据和指标

综合农业区划分区的依据:①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内相似性与区间差异性;②农业基本特征与生产发展方向的区内相似性与区间差异性;③农业生产关键措施与建设途径的区内相似性与区间差异性;④基本保持一定行政区界的完整。这四条划分依据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前两条反映各农业区域总体差异的概况;第三条着重反映各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向与前景的差异情况;最后一条则着眼于方便区划成果的应用。综合农业区划分区指标通常采用的有:①反映农业生产条件区域差异的指标。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及其组合类型,人口密度,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和土地面积,农业机械化水平等;②反映农业结构差异的指标。包括农、林、牧、副、渔的用地结构、产值结构;③反映农业集约化水平和农业经营效果区域差异的指标。包括复种指数、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农产品商品率和每人平均年收入水平等。其中前两类为主导指标。划分指标数值的拟定以能正确反映各区域农业生产差异为准则。指标数量要适当,计算要准确。主导指标可绘成分析性地图。

方法和步骤

①建立有农业、地理和经济等专业人员参加的综合农业区划组,制定工作计划,明确要求和作法。②搜集整理资料,明确综合分区指标。在整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编制能反映划分主导指标的分析草图,应用以上指标拟订分区初步方案。③室外调查。围绕综合农业区划的内容进行典型调查、线路调查和区域调查,以调查取得的资料修改(校正区界、调整区数)分区初步方案并正式确定下来。以区域为单位统计数据。④综合分析。围绕农业生产结构和总体布局这个中心问题,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上对原有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进行分析、评价。同时,从发挥地区优势,扬长避短,合理分工出发,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与综合平衡,提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佳生产结构和总体布局方案以及所应采取的关键措施和实施程序。⑤编写报告、绘制图表。综合农业区划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概述和分区两大部分。前者综述区划范围(如全国、省、县)内的农业特征、布局和结构现状、存在问题与近期农业发展的构想;后者主要阐明区域的名称(通常采用方位或地点、地貌或土壤类型、农业主导部门或优势项目的“三段复合命名法”)、范围、自然和经济技术条件特点、主要问题、农业结构和总体布局的现状评价与调整方向以及相应的关键措施。报告一般附有各农业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域组合单元名称表、综合农业区划图以及主要因子分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