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种植业区划

农业部门区划之一。根据种植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方向所进行的区域划分和分区研究。为合理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制定种植业发展规划、分区分类指导农作物生产、选建农作物商品生产基地提供依据。中国古代就强调农作物生产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种植。《齐民要术》有“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记载。

农业部门区划之一。根据种植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方向所进行的区域划分和分区研究。为合理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制定种植业发展规划、分区分类指导农作物生产、选建农作物商品生产基地提供依据。

中国古代就强调农作物生产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种植。《齐民要术》有“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记载。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一些学者进行过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区划研究。1934年胡焕庸的《江苏省农业区域》,根据农作物的分布,把江苏省划分为:棉花区、旱粮区、籼稻区、稻丝区四个区。有的著作专门论述某项农作物生产的地域划分,如1939年沈宗瀚的《中国小麦区域问题》,1943年王金陵的《中国大豆栽培区域划分之初步探讨》,1945年卜慕华的《贵州省水稻区域》,1957年丁颖的《我国稻作区域划分》。1979年后全国各地开展了种植业区划工作。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稻作、棉花等研究所分别进行了水稻、棉花等主要作物区划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于1984年编写、出版了《中国种植业区划》,为农作物的因地种植和合理布局提供了依据。在国外,一些国家也先后进行了这项工作,如保加利亚在20世纪30年代曾进行了30多种主要作物的区划。

内容

①调查评价种植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②调查评价种植业生产的历史与现状。③依照当前与长远相结合、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论证并提出种植业的发展方向、结构和布局。④按照农作物对生态条件的要求和各地自然条件对该作物的适生程度,划分农作物适生区域。最适宜区:能完全满足该种作物对生态条件的要求,在这种地区种植该种作物,获得高产、稳产、优质、经济效益大;适宜区:多数指标能满足该作物对生态条件的要求,虽有某些缺陷,但采取措施后,能获得高产、优质的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不大适宜区:自然条件一般,采取措施后可以生长该种作物,但投资大,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不够稳定;不适宜区:自然条件很差或关键性条件不能满足该种作物的要求,改造又很困难。⑤在划分各种作物的不同适生区域的基础上,制订种植业区划。⑥选建农作物商品生产基地(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⑦拟订和论证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的关键性措施。

中国种植业分区

根据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内相似性,作物结构、布局和种植制度的区内相似性,种植业发展方向和关键措施的区内相似性,保持一定行政区界的完整等四条分区依据。《中国种植业区划》将中国种植业地域差异划分为10个一级区和31个二级区(见彩图55)。

Ⅰ.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 特点是:地多人少,商品率和田间机械化水平较高,土地资源丰富,垦殖历史短,是中国春小麦和大豆的重要产区;甜菜、亚麻等经济作物发展快,潜力大;土特产资源较丰富,多种经营门路宽广;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是中国苹果、梨的商品生产基地之一。发展方向:坚持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主,因地制宜有计划地扩大耕地面积,加速以农业机械化为中心环节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使本区成为全国稳产高产的商品粮、大豆和甜菜、亚麻、水果、柞蚕茧的商品生产基地。

Ⅱ.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 特点是:一年一熟旱地农业,且以旱杂粮为主;是中国旱地农业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农牧交错、生产条件较差的地区;抗旱保墒的耕作栽培技术经验丰富;果树生产潜力大,干鲜果品品质优良。发展方向:以牧业、林业为主,农、林、牧全面发展,努力抓好粮食生产,不断提高粮食自给水平,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和果树生产,开展多种经营,建设成为全国甜菜、亚麻、向日葵和干鲜果品生产基地。

Ⅲ.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 特点是:冬小麦、玉米、甘薯、大豆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主要的产棉区,其他经济作物发展潜力也很大;水浇地以一年两熟为主,旱地则以两年三熟为主;为中国温带果品生产的集中产区。发展方向:在保持粮食总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重点调整和发展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逐步建设成为粮、棉、油、烟、麻、桑、果、菜等综合发展的重要基地。

Ⅳ.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 特点是:地少人多,劳力充裕,集约化水平较高;棉、油、麻、桑、菜等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和商品率较高。发展方向:继续发挥各种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商品率较高的优势,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继续发挥作为全国商品粮、棉、麻等基地的作用。稳定油菜面积,发展花生、芝麻,在巩固桑蚕、茶叶老产区的同时,在适宜区内发展新的桑蚕、茶叶产区。

V.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 特点是:以双季稻为主,单位面积产量和商品率高,但粮食生产发展不平衡;各种大田经济作物的发展有广阔前景,但单位面积产量还不很高;丘陵山地面积大,发展茶叶、油茶、柑橘等木本经济作物的潜力较大。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水稻增产潜力,在粮食自给有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多种经营,选建一批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加速区内粮食、茶叶、柑橘、烟草、苎麻及名、特、优产品的生产。

Ⅵ.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 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是中国双季稻的一个主要产区和唯一的热带作物产地;全国甘蔗和亚热带水果主要产区;农作物种类繁多,种植制度复杂多样;耕作技术、产量和专业化水平高,但发展不平衡。发展方向:继续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发展以橡胶为主的热带作物;调整甘蔗布局,使甘蔗产量有较大的增长;积极发展热带、亚热带水果;巩固和发展花生、茶叶、桑蚕和特、优、稀产品生产,建设成为中国的甘蔗、热带作物、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

Ⅶ.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 特点是:水稻旱粮并重,稻谷增产潜力较大;经济作物以油菜、柑橘、桑为主,是中国重要的商品基地之一;作物种植制度复杂多样,以稻麦两熟和旱作三熟为主。发展方向: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主,逐步提高复种指数;作物布局上夏秋收作物全面安排,着重发挥秋收作物优势;稳定现有粮食种植面积,调整经济作物布局,建立油菜、柑橘、桑、茶和白肋烟商品基地;发展核桃、板栗、油茶等木本经济作物。

Ⅷ.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 特点是:山地面积大,地形错综复杂,立体农业特点明显,种植制度多样;气候差异悬殊;水稻和旱粮并重,烟草、油茶、茶叶、药材等经济作物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品种资源丰富。发展方向:高山区和半山区以林为主,丘陵和河谷平坝区以发展种植业为主,逐步将陡坡耕地退耕还林,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适当扩大油茶面积,提高烟叶质量,适当发展甘蔗生产,扩大果树面积,发展油漆、油菜、乌桕、油桐、药材等多种经营。

Ⅸ.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 特点是:地域辽阔,平原多为分散的绿洲灌溉农业;棉花、甜菜、瓜果等品质优异,在全国占有独特的地位;适宜小麦生长发育,是中国西部小麦的主要产区。发展方向:继续发展粮食作物和棉花、甜菜、葡萄、瓜果、药材等产品,建成中国长绒棉、葡萄干、杏干、甜瓜、香梨的主要生产基地。

X.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 特点是:独特的高寒种植业;作物垂直分布明显;冬小麦发展迅速,且产量较高。发展方向:以发展青稞、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适当发展油菜,稳步发展甜菜、果树、饲料等作物,建立人工饲草、饲料基地,促进畜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