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养羊业经济

5万包,而呢绒增加到12.2万匹。19世纪上半叶,英国完成产业革命,毛纺织工业的巨大成就,刺激了养羊业经济的发展。1850~1870年,英国羊毛进口总值由200万镑增加到1580万镑,毛制品出口总值由1000万镑增加到2670万镑。到1920年,英国养羊达2332万只。

绵羊和山羊的饲养、繁殖以取得毛、皮、肉及其他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羊的肉和奶是动物食品的重要来源之一,皮、毛、绒和其他副产品是工业的重要原料。许多国家养羊业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西兰、印度、巴基斯坦、伊朗、蒙古、阿尔及利亚等国的肉食结构中,羊肉占35~60%。澳大利亚1971~1972年羊毛和羊肉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3.5%,出口羊毛占国际羊毛市场的47%。新西兰出口羊毛、羊肉、羊皮等约占出口总值的40%。

在原始社会,许多游牧部落主要从事养羊业,以种植业为主的氏族公社和部落则把养羊作为副业经营。直至古代社会,作为商品交换的羊及其产品还不多。英国从14世纪开始,实行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商品养羊业随之发展;到16世纪养羊业已成为专业化程度和商品率都很高的经济部门。14世纪中叶,英国每年出口羊毛3.2万包,呢绒0.5万匹;到16世纪中叶出口羊毛减到0.5万包,而呢绒增加到12.2万匹。19世纪上半叶,英国完成产业革命,毛纺织工业的巨大成就,刺激了养羊业经济的发展。1850~1870年,英国羊毛进口总值由200万镑增加到1580万镑,毛制品出口总值由1000万镑增加到2670万镑。到1920年,英国养羊达2332万只。澳大利亚在1788~1849年的60年间养羊业迅速发展,1891年养羊达1亿只;1810年出口羊毛167万磅,1830年后每年出口羊毛达200万磅左右。

世界养羊业经济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养羊业有很大发展。1984年,全世界共养羊15.9亿只,比1934~1938年平均年养羊7.1亿只增长1.2倍。1985年,全世界羊肉产量836万吨,比1980年增长42%;羊毛产量301万吨,比1969~1971年平均年产量287万吨增长4.9%,比1934~1938年平均年产量172万吨增长75%。1985年,绵羊和山羊存栏数最多的国家有:中国1.56亿只,澳大利亚1.5亿只,苏联1.49亿只,印度1.12亿只(1980年),新西兰0.71亿只。这五国羊存栏数占世界总数的40%多。养羊发展最快的是发展中国家,1985年同1969~1971年平均数相比,发达国家减少3.2%,发展中国家增加13%。但平均每人占有羊只数、羊的出栏率,发达国家分别为0.47只、44%,发展中国家分别为0.28只、35%。1985年羊肉产量最多的国家是:苏联81万吨,新西兰73.2万吨,澳大利亚60万吨,中国59.3万吨。这四国的羊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近1/3。羊污毛产量最多的国家是:澳大利亚81.5万吨,苏联44.2万吨,新西兰37.5万吨,中国17.8万吨,阿根廷16万吨。这五国的羊污毛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5%。平均胴体重最高的是美国26千克,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12千克,其次是法国20千克,英国19千克,澳大利亚18千克。平均每只存栏羊年产肉量最高的是法国15千克,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9.7千克,其次是美国14千克,英国12千克,新西兰10千克。平均每只绵羊产毛量最多的国家是阿根廷5.5千克,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8千克,其次是澳大利亚5.4千克,新西兰5.3千克,美国5.1千克。

世界养羊总数中,1985年绵羊占72%,山羊占28%。欧洲、美洲、大洋洲养绵羊多,亚洲、非洲养山羊多;发达国家养绵羊多,占羊存栏总数的90%:发展中国家养山羊多,占羊存栏总数的57%。从20世纪50年代起,很多国家养羊业的品种结构逐渐转向肉毛兼用型和肉用型;70年代以后,肥羔羊生产又有进一步发展。欧洲、美洲和其他羊肉进口国主要是以发展肉用羊为主,澳大利亚、新西兰以毛肉兼用型和肉毛兼用型为主,并大量发展肥羔羊生产。澳大利亚50~60年代,羊的存栏头数增长20%,其中肥羔羊增长50%。在毛肉和肉毛兼用型绵羊中,许多国家又重点转向细毛羊、半细毛羊方向发展。

在国际贸易中,活羊、羊肉、羊羔肉贸易量增长很快。1960~1984年活羊出口贸易量由264万只增长到2025万只,增长6.6倍。但是,羊毛的出口贸易量从70年代起是减少的趋势,1980年为92万吨,1984年减至87万吨。

中国养羊业经济概况

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养羊业有迅速发展。1985年存栏数中绵羊达9421万只,山羊为6167万只,分别比1949年增加2.6倍和2.8倍;绵羊毛产量17.8万吨,山羊毛产量1.1万吨,羊肉产量59.3万吨,山羊绒0.3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6.1倍、1.8倍、4.9倍和2倍。绵羊主要分布在气候较干旱地区,山羊分布较广。绵羊品种中有粗毛羊、细毛羊、半细毛羊、裘皮羊、羔皮羊等;山羊品种有肉用、绒用、乳用、板皮、裘皮、羔皮、笔料毛用等品种。

中国在1949年前,绵羊品种多为粗毛羊,产量低,质量差,工业用毛依靠进口。1950~1960年从苏联、民主德国引进细毛羊、半细毛羊1.8万多只,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及东北三省绵羊主要产区设种羊场,兴办人工授精站,杂交改良当地绵羊,培育细毛羊、半细毛羊品种。1966~1982年,又先后从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引进罗姆尼、波而华斯、边区莱斯特、考力代、林肯等半细毛羊种及澳洲美利奴细毛种公羊1.5万只,杂交改良半细毛羊,并提高已有的细毛改良羊质量和产毛量。到1985年细毛羊、半细毛羊及其改良羊达3595万只,占绵羊总数的38.2%。其中黑龙江达97.9%,吉林达95.1%,辽宁达77.3%,内蒙古达55.7%,新疆达50%。细毛羊及其改良羊有2394万只,产毛8.6万吨;半细毛羊及其改良羊有201万只,产毛3.2万吨。在新品种育成方面,1954年育成了中国第一个细毛羊品种——新疆毛肉兼用细毛羊;1967年育成了东北毛肉兼用细毛羊;1972年组织新疆、内蒙古、吉林三省区联合育种,用引进的澳大利亚美利奴种公羊杂交波而华斯母羊,初步育成了中国美利奴羊品种;1985年种羊群已达5万只。1985年青海初步育成了半细毛羊品种,1978年工业用呢毡的半细毛原料实现自给,80年代初,精纺用毛原料80%自给,地毯用毛羊占全国绵羊总数的45%左右,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寒地区。所产毛以西宁毛及和田毛为上乘,光泽好,弹性好,为地毯和毛毯的主要原料。1985年出口地毯346万平方米,毛毯220万条。

中国的裘皮羔皮生产,在世界享有盛誉。宁夏的汉佳羊和山羊二毛裘皮年约产70万张左右,太湖地区的湖羊羔皮,年约产200多万张;新疆库车紫羔皮年产20万张左右;山东菏泽、济宁青猾皮年产700万张左右。山羊板皮1985年收购量达4326万张。中国山羊绒以白绒著称,年产量3000多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2。70年代前多为出口原绒,70年代后加工成成品出口。

中国羊的饲养方式,1958年以后,一直以公养为主,牧区允许户养少量自留羊;农区草坡宽广地区,允许户养1~2只。1978年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羊以家庭经营和专业户饲养为主。在50年代初期,对羊及其产品实行自由收购政策,国营、集体、个体企业都可以收购,对外出口的产品由国营畜产部门统一管理。1958年开始,实行国家统一收购,1984年开始对羊皮、羊绒等实行自由购销。1985年后国家对全部畜产品实行多渠道经营,议购议销。1985年,活羊、羊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出口创汇3.2亿美元,占畜牧业换汇额的14.7%,占全国出口换汇总额的1.2%。

1985年全国平均每人占有羊肉0.57千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3千克,比1979年全国平均每人占有0.39千克增长46.2%;1985年平均每人占有绵羊毛0.17千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93千克,比1979年全国平均每人占有0.16千克增长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