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养禽业经济

家禽的饲养、繁殖以取得肉、蛋、羽、绒和其他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家禽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鸡、鸭、鹅、鹌鹑、鸽、火鸡和驼鸟等。世界养禽业经济概况在古代社会养禽是一项农家副业。自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采用现代化设备、实行工厂化饲养的发展,养禽成为提供肉、蛋的大宗商品生产行业,在农业经济中才逐渐占有重要地位。

家禽的饲养、繁殖以取得肉、蛋、羽、绒和其他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家禽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鸡、鸭、鹅、鹌鹑、鸽、火鸡和驼鸟等。

世界养禽业经济概况

在古代社会养禽是一项农家副业。自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采用现代化设备、实行工厂化饲养的发展,养禽成为提供肉、蛋的大宗商品生产行业,在农业经济中才逐渐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禽肉、蛋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而且同其他饲养业相比,具有占地少、成本低、投资回收快、不受宗教信仰限制等特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较快的发展。1985年,世界饲养家禽86.7亿只(鸡占95.6%),比1934~1938年平均年饲养22.5亿只增长近3倍,比1950年33.4亿只增长1.6倍;禽蛋产量3063万吨(鸡蛋占98.7%),比1950年增长2倍;禽肉产量3095万吨,比1956年增长4.6倍。世界禽肉占肉类总量的比重,1974年为16.3%,1985年增加到20.9%。世界许多国家的养禽业越来越社会化、专业化,育种、孵化、育雏、笋鸡、肉禽、蛋禽等生产以及防疫等都趋向专业化经营;企业从饲养、屠宰、加工到冷藏、运输都实行机械化、自动化;供产销实行一体化经营,饲料生产、供应体系日趋完善,大规模的饲养场越来越多。60年代苏联在国营养禽业托拉斯下设1000多个专业化养禽场,每个养禽场的饲养规模在几万只至几十万只不等。70年代末法国养禽场规模在1万只以上的占总场数的30%。70年代后期美国养禽户平均饲养规模:蛋鸡是5万只,肉鸡是15万只;100万~300万只的联合养鸡场有215个。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养禽企业由垄断资本控制,禽肉、禽蛋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十分激烈。在发展中国家的养禽业,多数仍以农家副业小商品生产为主,在大城市郊区也在发展专业化、工厂化饲养。

世界上养禽业发达的国家有美国、苏联、巴西、中国、日本、法国和墨西哥等。1985年苏联存栏鸡10.9亿只,美国存栏鸡10.5亿只。1987年世界禽肉总产量达3500万吨,比1985年增长11.1%,其中美国产909.6万吨,苏联产310万吨,巴西产190万吨,日本产142.4万吨,欧洲共同体12个成员国产569万吨。由于生产禽肉比生产牛肉饲料转化率高,市场上对牛肉的需求部分地转向更便宜的禽肉,导致了禽肉生产的迅速增长。巴西是历史上大量进口牛肉的国家,1987年禽肉生产比上年增长12%。在北美洲,禽肉产量尤其是火鸡肉迅速增长,美国1987年的火鸡产量比上年增长18%。

中国养禽业经济概况

中国是世界上养禽历史最长、养禽数量最多的国家。1985年全国家禽存栏19.8亿只,比1949年2.11亿只增长8.4倍;生产禽蛋534.7万吨,比1949年50万吨增长9.7倍。但按人口平均占有量还很低,禽1.8只,蛋5.1千克。从70年代中期起,中国大、中城市开始发展工厂化养鸡。1978年以后国营、集体和专业户养鸡场均迅速发展,1987年全国已建立大型机械化养鸡场近百个,其中蛋鸡场最大规模为20万~30万只;养禽专业户达35万多户,从而提高了部分大、中城市禽蛋供应水平。1978~1985年国家先后从国外引进了星杂579、罗斯、星布罗三套蛋鸡、肉鸡原种,建立起国家家禽良种繁育基地。上海、北京、哈尔滨三个原种场已向全国提供种雏291.2万只,种蛋717.5万枚,各省、区也引进了一批世界先进的祖代蛋鸡、肉鸡。在引进国外先进品种的同时,科研部门加强了新品种的培育,先后育成了北京白鸡、哈尔滨白鸡等具有世界水平的蛋鸡品种。上海市为帮助农户发展家禽,健全了良种繁育体系,几年内,由国营、集体共集资3000多万元,兴建了各级种鸡场,初步形成了种鸡配套繁育网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哈尔滨原种场在全省12个市、县建立起良种繁育体系,累计推广哈白鸡2000多万只。每只母鸡年产蛋由过去的100枚增加到200~240枚。全国的蛋禽的发展提高,和良种肉鸡、肉鸭的引进和推广以及水禽新品种的培育和改良,使禽肉的品质和家禽产卵性能都有显著改进,从而提高了养禽业的经济效益。

1978年以后,家禽产品的流通已由过去的主要靠国家商业部门购销,转变为集市贸易和国家商业部门购销两大渠道,价格随行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