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粮食生产增长2倍,粮食的国际贸易量增长4倍。但世界粮食生产很不平衡,一些发达国家粮食生产过剩,而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缺粮,日益依赖进口。生产概况1984年,世界粮食种植面积比1950年扩大58%,达8.33亿公顷,占世界耕地面积的61%。其中,小麦2.3亿公顷,主要分布在北美、欧亚两洲和大洋洲;水稻1.47亿公顷,主要分布在亚洲;玉米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粮食生产增长2倍,粮食的国际贸易量增长4倍。但世界粮食生产很不平衡,一些发达国家粮食生产过剩,而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缺粮,日益依赖进口。

生产概况

1984年,世界粮食种植面积比1950年扩大58%,达8.33亿公顷,占世界耕地面积的61%。其中,小麦2.3亿公顷,主要分布在北美、欧亚两洲和大洋洲;水稻1.47亿公顷,主要分布在亚洲;玉米1.29亿公顷,主要分布在北美和亚、非两洲;大麦0.78亿公顷,主要分布在苏联和欧洲;其他粗粮1.35亿公顷,主要分布在亚、非和欧洲;薯类0.47亿公顷,其中马铃薯主要分布在苏联和欧洲,甘薯主要分布在亚洲,木薯主要分布在亚、非两洲的热带地区;各种豆类0.67亿公顷,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拉美。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世界各大洲的粮食生产大体上同人口的分布相适应。拉美和非洲粮食自给;欧、亚两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79%,而粮食生产占世界粮食总产的69%;北美和大洋洲的粮食生产稍有余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亚两洲粮食减产,北美乘机发展粮食生产,成为供应世界的粮食生产基地。战后,世界粮食生产经历了恢复和发展,每公顷谷物产量从1950年的1140千克提高到1984年的2468千克。到 1985年世界谷物总产达到18.3亿吨,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增长了2.35倍。同期,薯类和豆类也分别增长了2.05倍和1.64倍。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状况,见表1。

表1 1934~1985年世界粮食生产发展状况

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的3/4,只生产世界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左右,生产不足,供应短缺,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一大问题。据分析150个发展中国家80年代以来的粮食状况,大体可以分为五类:①阿根廷、泰国、土耳其等5国,粮食生产自给有余,但其粮食出口贸易在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②中国、印度、巴基斯坦、肯尼亚、苏里南等17个国家,近年来粮食生产发展较快,已经做到粮食自给或基本自给。这类国家占发展中国家人口的一半以上,粮食生产和消费水平都还较低,且不稳定,丰收时可以自给,有时还出口或储备一些,歉收时则需进口;③巴西、哥伦比亚、马来西亚、利比里亚等68个国家,粮食生产不足,但大都可以出口经济作物、矿产品和其他加工产品,换取外汇收入,然后进口粮食和农业生产资料,但进口粮食也碰到不少困难;④伊朗、伊拉克、利比亚、委内瑞拉、新加坡等17个石油出口国或新兴工业国,其粮食生产虽然不足,但有较多的外汇收入,有能力进口粮食;⑤孟加拉、柬埔寨、海地、埃塞俄比亚、乍得等43个国家,大多是低收入、最不发达国家,粮食生产短缺,又无力进口,是当今世界上粮食问题最为严重的一些国家。

贸易概况

商品粮食生产和商业、交通、电讯等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沿海大中城市人口的急骤增加,促使谷物的国际贸易出现了新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谷物贸易,主要在区域内的邻近各国之间进行;战后,美国粮食大量销往西欧和日本,洲际贸易的比重逐渐上升。19 50年,国际谷物的出口量占当时世界谷物总产的6.7%;8 0年代初期,一度上升为14%。世界粮食出口贸易的发展状况见表2。

表2 1950~1985年世界粮食出口贸易发展状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稳步上升。以小麦为例,70年代初期,每吨60美元左右;在国际市场供应比较紧张的1974和1980年,曾一度上升到200美元以上。至1985年稳定在130~150美元之间。

出口粮食的国家,主要为美国、加拿大、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1984年,这四国的谷物出口量占世界谷物出口量的7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粮食进口贸易有较大的变化。到60年代中期,主要的粮食进口国是西欧各国、日本和印度,其进口量曾占世界粮食进口贸易量的70%以上。此后,发展中国家开始大量进口粮食,到1985/86年度,其净进口量已达6260万吨,占世界谷物进口总量的52%。苏联和东欧的谷物进口也有增加,占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