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农业统计学

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通用的方法科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派(认为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发展变化规律的社会科学)。农业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统计学,也往往随其所依据的统计学原理的不同

研究农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是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农业统计指标、统计方法以及统计资料的具体分析和运用等。它要求在质和量的密切联系中,通过大量观察,研究现象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其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

统计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经历了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和现代统计学三个时期。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是古典统计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曾把统计广泛地应用到研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用具体的数量分析代替单纯的思维论证。马克思称配第为“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统计学这一名词,最初是由德国格延根大学阿享瓦尔(G.Achenwall,1719~1792)所创造,德文是statistik,意思是指有关国家大事的学问(英文则写为statistics)。近代统计学创始于19世纪中叶,其鼻祖为比利时天文学家兼统计学家奎特勒(L.A.J.Quetelet,1796~1874)。他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数量表现,从具体的对象中抽取出来作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从单纯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中,去寻找现象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性。这种统计思想和研究方法,对现代统计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般认为,现代统计学分为社会统计学派(主张统计学以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为主,为研究社会现象提供统计方法)、数理统计学派(认为统计学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应用数学的分支之一,是适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通用的方法科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派(认为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发展变化规律的社会科学)。农业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统计学,也往往随其所依据的统计学原理的不同,而分为相应的派别。

农业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统计、农业生产统计、农作物测产统计、农业总产品统计(含商品值统计)、农业现代化统计、农业劳动统计、农业企业收益及其分配统计、农产品成本与价格统计等。总之,农业统计学涉及农业部门和农业企业再生产过程中有关投入与产出诸要素的数量统计。

农业统计学的内容和方法受农业生产特点的影响而具有自己的特点。例如,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使得农业统计的项目和调查方法往往因地、因时而异;农业中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不一致,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统计各项农活的劳动效率和作业费用,而在产品收获后计算农业生产率和单位成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