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收藏  点赞 

农业生产经济学

了经营大规模农业的优越性。德国农学家与农业经济学家泰厄(A.D.Thaer,1752~1828)于1809~1812年间陆续发表所著《合理的农业原理》,指出:经营农业的目的不只在于取得高产,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泰厄的学生屠能(J.H.Thünen,1783~1850)在其主要著作《孤立国》(1826)中首先阐述了运用边际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为近代农业生产经济学奠定了重要基础。

研究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原理与方法的学科。它随着农业中资本主义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于近代形成并完善起来。但它的一些基本原理,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就已开始形成。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它是最老的一门农业经济学科。英国农学与农业经济学家扬(A.Young,1741~1820年)在1770年发表的《农村经济》一书中,就提出了生产因素的合理配合、生产费用与收益的关系等问题,以许多篇幅论证了经营大规模农业的优越性。德国农学家与农业经济学家泰厄(A.D.Thaer,1752~1828)于1809~1812年间陆续发表所著《合理的农业原理》,指出:经营农业的目的不只在于取得高产,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泰厄的学生屠能(J.H.Thünen,1783~1850)在其主要著作《孤立国》(1826)中首先阐述了运用边际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为近代农业生产经济学奠定了重要基础。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布林克曼(T.Brinkmann,1877~1951)于1914年发表《农业经营经济学》一书,重点阐述了农业生产集约度、农业经营制度与农业配置问题。1917年,另一个德国农业经济学家艾瑞保(F.Aereboe,1865~1942)发表《农业经营经济学概论》一书,以较大篇幅论述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问题。指出农业经营单位内部各种因素之间有互相竞争的关系,也有互相补充的关系;在外部条件,特别是价格的影响下,经营形式是不断发展的;认为在农业生产中土地报酬递减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美国经济学家布莱克(J.D.Black,1883~1960)于1926年出版了《生产经济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Production Economics)一书。本书运用近代经济学常用的数量分析方法,对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指出在进行农业生产经营问题研究时,要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进行动态的考察;农场在实际生产中,也应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在经营和生产方法上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学中的数量分析方法迅速发展。一些农业经济学家把长期积累起来的农业生产经营理论与数学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使对农业生产经济问题的判断,有可能在量上比较精确。这样就逐步把关于农业生产经济的论述发展为一门严密而精确的现代经济学科。1952年,美国海地(E.O.Heady,1916~)所著《农业生产经济学与资源利用》一书出版。这本书提供了在假定的完全竞争条件下,一个农业生产单位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的比较完善的理论和方法。也对于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该书是现代农业生产经济学的代表作。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以不同书名出版的农业生产经济学著作很多。它的理论和方法也被应用于农业经济学、农场管理学等学科。随着电子计算机在农业中推广应用,农业生产经济学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解决具有许多变动因素的农业生产经济问题,特别是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农业生产经济学的发展存在三种比较明显的趋向:①为了确定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合理产品结构和适当的产品量,它越出生产领域,把对生产问题的研究日益紧密地与对市场的分析联系起来。②为了避免生产过剩与其他损失,加强对生产中风险与不确定性的研究,加强时间因素对于生产经济影响的研究。这部分内容,逐步形成动态农业生产经济学。③研究大范围农业与多层次农业的生产经济问题,甚至与农业相关的工商业的合理配合问题,使原来只研究单个农业企业经营的学科,也用于研究较广泛的农业生产经济问题了。

当代农业生产经济学包括如下基本内容:生产函数,成本函数,资源与产品的关系,资源与资源的关系,产品与产品的关系,最低成本与最大利润决策,合理的农业生产规模,线性规划法的应用。